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精心打磨为课堂 ——浅谈“契诃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12-05       发布人:杨阅

精心打磨为课堂

——浅谈“契诃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选编的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着重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拓展与提升,而不单单停留在教授小说本身。

    首先我对作者做了一个介绍: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由此延展开来,着重讲解契诃夫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来说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嬉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之中。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本节课我集中就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做了一个全面且仔细的梳理归纳:

1、以小见大: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段——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的独特之处,而且《变色龙》这篇文章是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的,用这个例子进行讲解,学生并不陌生。

另外,他擅长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如他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貌,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追求客观性: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的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人物交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勾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幽默讽刺的手法:《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比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明确契诃夫的创作风格,我又进一步补充到: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认为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简洁而朴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契诃夫极端重视文笔简洁,他说:“简练是天才的姊妹”。契诃夫写小说,总是力求删繁就简,以简胜繁:长事短叙,以少胜多。为此,他不做繁琐的背景交代、冗长的景物描写、啰嗦的对话叙述、虚假的情节铺陈,使小说的内涵和容量达到最高的饱和点。他的小说篇幅短、情节简、人物少,但选材严、开掘深、含义长。如《哀伤》写得简短而又扣人心弦,作品虽只有几千字,但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对过去四十年生活的回顾及细节描写等艺术笔法,揭示了一对贫穷夫妻苦难的一生,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令人心颤的悲剧。

    学生可能还是会有疑惑:为什么契诃夫的作品有一种我在前面曾讲过的“莫泊桑和欧·亨利式”的“含泪的笑和含笑的泪”这一艺术特点?他的作品总是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到底是为什么?

    我更进一步地讲到: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80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了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国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最后我总结到:作为俄国19世纪末期重要的小说家,契诃夫以意蕴深刻的幽默与讽刺、简洁质朴的描写与叙事风格,树立了独特的文学创作模式。他用精湛的幽默手法把生活和人物刻画得真切形象,或嘲弄官场、或调侃人生,或改良社会,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思绪万千。他是一位在艺术和文学上永远不菲的天才人物,在俄国和世界文坛上的影响永远不会磨灭。

    这堂课通过这种讲授方式,是希望让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习和理解小说三要素的相关知识,而是在掌握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之上,再做相应的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加深对作品、对作家的更全面的了解,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以后对其它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品读。

 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上得更有意义,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启示呢?我认为:不仅要用心,更要细心,还要费心,不仅上好教材中该讲的,还要做适当、恰当、有效的拓展、延伸和补充,这样才不失为一堂好课,不失为一个有智慧且让学生拥有更多收获的好老师!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