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以思促教 砥砺前行》——《陈情表》公开课反思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12-27       发布人:杨阅

                 

——《陈情表》公开课的反思

晋初散文家李密的名文《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我在组内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有许多切身感触,现将这些体会诉诸笔端,以思促教,从而更好地敦促自我,砥砺前行!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一堂课怎么安排、设置,不单单考虑这一课的内容,更要结合整个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通盘考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来说就是:①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②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③注重诵读。基于此,本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①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孝情、忠情;②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③反复诵读,体会“孝”的含义。

二、导语的运用:导语犹如一堂课的引子,起引领、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运用得好,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引领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境,因此本节课,我就设计了如下这一段导语:“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种伟大的情怀——尽孝与感恩。

三、问题的设计:一堂课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设计好问题,问题设计的多少、难易、好坏、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最后呈现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有内在的联系即逻辑性,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提升;每个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问题设计得要有针对性、指向性要明确;要能体现对内容的高度概括,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目的。针对我这堂课设计的前5个问题:①李密遭遇了哪些人生不幸?②作者是如何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③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通过几个方面体现?④晋武帝为何会答应李密的请求?⑤李密是如何做到“陈情辞官”的?其实课后细细咀嚼、斟酌、对照,这五个问题完全可以“压缩、涵盖为两个问题,足矣。”一就是李密为什么会辞官不赴?二是他是如何做到的?如果问题这样一处理、一浓缩、一精简,整堂课不仅课堂内容显得不臃肿,不繁琐,而且最重要的是问题之间既有了梯度,又能非常有效地包含了前面所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走入文本、剖析文本、解读文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有话可抓了,这样也为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留出许多宽松的时间,真可谓一举几得啊!

四、文言文重诵读教学:文言文尤以诵读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因为文以传情,情以达意,意以传声,文言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读出内容、品出味道、悟出情感的。特别是这一单元都选的是古代名家名篇,且都是抒情性很浓的散文,就更应该把诵读作为课堂的一个重点,做好、做扎实。诵读的方式很灵活,也很多样,有齐读、小组读、男女分读、教师范读、学生代表读、配乐朗读、跟读、回答问题其间穿插读等等,不一枚举。关于诵读可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做适时、适宜的调整。就本文而言,完全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中穿插诵读,问题研讨完了,诵读工作也落实了,而不单单像现在我安排的开篇男、女、齐读全文,中间配乐朗读的跟读,其实学生解决和回答问题中设置进去诵读就更显丰满、充实了。

    五、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在今天现代化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媒介,它在渲染氛围、调动学生注意力、课堂内容引领方面有它不可或缺的优势和作用。但是一堂真正的好课,也绝不是靠许多PPT或幻灯片的切换、堆砌来实现的,如果真是这样,课堂就无异于走马观花、花拳绣腿,而绝无实效、锦上添花之作用了。本节课我的幻灯片就控制在了20张以内,并且在色泽、内容、重难点、图画、视频、音频方面做得比较精细,也很用心,整体效果较满意。

    六、课堂的驾驭:课堂驾驭最能体现一个教师教学综合实力的高低了,包含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清晰,指令是否明确,调动学生是否灵活多样,现场把控是否自然顺畅,教学内容衔接过渡是否合理有序,课堂氛围是否活而不乱、轻松愉悦,学生精神面貌、学习自主性、自觉性激发得如何,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得以彰显等等,这些才最能检验一个教师真正的能力和功底的,也是评价一个课堂好坏的关键。

七、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教育指导下的思路应该是激发和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唤醒、被激活,课堂才是有活力、有意义、有生机的教育主阵地。目前为止,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较合理、有效、高效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就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是问题包干到组,一次是同一问题每个小组共同分析,这样一来既让课堂进程很顺利,亦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动起来,还能在学习时间保证的前提下,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见解得已表达和交流,然后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与融合。实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彰显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形式。

    八、板书呈现:一堂课如果说是一个面,那么板书设计就是这堂课一个最集中、最直观、最具有浓缩性的一个点,透过这个点我们就能很轻松、一目了然地把握这篇文章或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任务了。以前我从来没意识到或者说没重视板书的设计,总觉得多媒体上该有的内容都有了,还多此一举写什么呢?可是通过多次、反复琢磨、对比教学设计,再结合听了许多课一比较、一对照,发现板书的确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必须要有的锦上添花。在处理和构思这篇文章的板书时,我的确是下了功夫、花了心思设计、打磨了一番,最后定稿如下,效果的确不错,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

 

      

 

晓之以理

文本框: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文本框: 动之以情 SHAPE \* MERGEFORMAT

 

九、教师寄语:课堂要做到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开课以导语起,那么结果就应该有个收尾,至少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教师寄语也罢,课堂小结也好,亦或者内容总结,其实就是名称的不同,其实质和作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起一个篇末结题、课尾点题的作用,也是为了达到情感价值目标观的落实与体现。本节课我就用到了这样的一段教师寄语:孝心其实就是一条长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伸出双手、攥紧两端,让孝心之河长流不息!

十、作业设置:一堂完整的课,无论怎么上、上什么、上成什么样,我认为最后收尾时都应该要有“作业设置”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毕竟整整一堂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围绕着已生成的问题在绞尽脑汁、交流切磋,真正属于学生个体的、自我的、独立的学习结果未能或不全都展现,那么,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本节课生成的作业来进行检测或验收。当然,作业的布置必须要有科学性、实效性与强调性,要么是对课堂内容的一种延伸,要么是对某一重、难点的再次深入与探究,要么是对文本更深刻的润色、解读或再挖掘、再延展。总之,只要是能起到点题、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作业,我认为都是实用且有效的。

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英国杰出教育家狄德罗也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我想教学本身就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和爱,只要用我们的真诚、执着与爱心,去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就能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学也只有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