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城 情 韵
——《 边 城 》 教 后 记
近日教授完沈从文先生的小说名篇《边城》,由小说最后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让学生由最后一句生发开去,写一篇文章,批阅完学生习作后,我感慨良深。
有的学生创作的文章,题目新颖、富有文采,非常吸引人,比如《渡口·等待》、《守候》、《有一种爱叫守望》、《等,一蓑烟雨》、《企盼,是一种最美的情愫》、《心有千千结》、《一方净土》、《牧歌礼赞》、《爱之歌》、《边城至美》、《小城大爱》、《心灵赞歌》、《遥望远方》、《田园牧歌》、《渡口情韵》等。
有的学生把小说结尾改写成了“大团圆”:翠翠终于等到了傩送,他们依然深爱,经历了人生起伏苦痛,他们的爱依旧纯正,依旧浓得化不开,所以依旧坚定地走到了一起;一部分学生总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情节情有独钟,结局让翠翠等到了、盼回了自己的心上人傩送,他们经过这样的人生考验,发现更加离不开对方,对方才是自己真正值得守候、值得相守一生的人;还有一部分学生,将翠翠对傩送的爱与依恋和对爷爷的牵挂与思念交织在一起来写,“皇天不负有心人”,翠翠的真心、诚意,将上苍都感动了,最终等到了自己最深爱的人,傩送也被翠翠的真诚、至纯、执着深深地感动,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真爱终于被唤醒、被牵引,他们排除万难,最后幸福地走在了一起,相依相守、相携相伴,过着平静而又充实的日子。
本次习作,两个班有几位学生的呈现,给我的印象和感触很深,他们在细节处理、人物命运剖析、内心情感流露、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渲染、故事发展脉络、情节前后对比、遣词造句方面,显得更扎实、更突出、更有特点、更用心。比和高二①班江山同学,他的习作语言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他在几个细节的处理方面更见功力。他把关注的焦点分别放在了黄狗的忠诚、渡口的幽寂、月夜的凄凉、翠翠的张望与痴等,尤其是其中有一处翠翠在爷爷坟前的情节,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把翠翠在失去唯一最疼爱她的亲人爷爷后,那种孤独、无助、辛酸刻画得令人动容。此时此刻,凡是读到此处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被翠翠的孤单无依、善良单纯、生活凄凉而感动,心中自然涌起一种悲伤与怜悯。
再如高二⑤班的高琪同学,也许是因为女孩子的缘故,她在感情的细腻、人物心理起伏变化方面处理和拿捏得更好。其中她写到一个情节是翠翠因思念情重,竟在梦中见到了她最深爱、相依为命的爷爷。在梦中她又能依偎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讲有趣的过往;她亦能在爷爷面前撒娇或嗔怪爷爷,至或说不理爷爷了;还如往常一般地随着那只忠诚的大黄狗与爷爷一起摆渡,看四季风光流转,听南来北往客旅的新鲜事、收下人们为了感恩她与爷爷的善行和无私而硬留下的特产。梦中翠翠竟见到了她日思夜盼、朝思暮想的傩送,她们相拥而泣,千言万语,诉说着对彼此的思念与依恋……但当翠翠醒来时,发现这一切原来只是一场梦,她依旧孑然一人,身边唯有那只忠实且已年迈的大黄狗相伴,再一摸,竟已哭湿了枕头……
但更多的学生还是坚持和主张是悲剧:傩送始终没有回来,爷爷已凄然离世,翠翠依然孤孤单单一人,过着同样象爷爷在世时的日子——义务摆渡。内容更多地是写渡口的环境,翠翠的纯朴善良,特别突出了一点就是翠翠日复一日地、周而复始地摆渡,但更多了一份期待、一份企盼,心里总有一个信念默默支撑着她,那就是她心心念渴盼着的那个人——傩送,翠翠相信他一定会回来,她们还能相守在一起,守着爷爷曾经洒下苦和累、留下爱和牵挂的渡口,过着平淡、宁静的摆渡生活。
读罢、阅完本次的学生习作,我觉得很充实,内心有着满满的感动与温暖,感触很深。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而写作又“贵在情真”,但是通过这次文本续写,我豁然开朗、顿然醒悟:学生写不出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文章,不是学生的问题,不是他们不用心,不是他们情感不丰富,而是学生没有遇到真正能打开他们思路、触动他们灵感、激发他们写作情感的素材与契机,若遇到能真正打动人心、情感至美的文章,再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抓手、一个巧妙的切入口,我相信学生照样能文思泉涌,写出得心应手的好文章来,正所谓“情到真处自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