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3.通过品读课文,培养古典文学素养,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品读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黑板: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
解题: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
二、聆听 《诫子书》
(一)、生听师范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师强调正音,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义到了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所以有些字的读音容易出错。
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第三句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夫”就有两个音。
fū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
Fú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显然,通过辨析,夫在这两句中,都读二声fú
三、朗读 《诫子书》
(一)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 )学生示范有节奏的朗读 正停顿
例如:
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读出句式的强调
这封书信不仅后人交口称赞,据说诸葛亮自己也甚为自得,他曾经书写其中两句,悬挂在书房。同学们猜一猜,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觉得可能是哪两句?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师也谈选择的依据:
“淡泊”,就是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本无意于功名利禄,刘备三顾茅庐,他才走出隆中。他忠心耿耿,即使对昏庸的刘禅也从无二心。北伐失败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陶渊明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孟子说,无欲则刚,无私无畏,都是淡泊的表现。他挂的就是这两句。
后人把这句话多写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意思未变,什么变了呢?是语气,“非……无”,是双重否定,表达更肯定的意思,你能用朗读来表达这种强调吗?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要读出强调意味。
(四)生齐读文章,注意读音和停顿。
四、通译《诫子书》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正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BCD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A的简洁精警),如: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读 探究 《诫子书》
1.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治学正(静)---修身反(躁)}两方面论证。
2.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成学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一: 夫学须静也 学习需要淡泊宁静;
二: 非志无以成学,还要有志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在交流中穿插历史故事来体会诸葛亮其人格魅力。
相关链接:(学生讨论陷入困境时,教师可适时引导穿插一些资料故事)
诸葛亮在十年的隐居生活中,博览群书,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等,他精研《申》《韩》《管子》《六韬》等,并写下了《论诸子》一书。天才来自勤奋,诸葛亮一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正是他在澹泊宁静中学习的结果。
一个人淡泊宁静,无欲无求,是否就一定能成学呢?
不一定。历史上隐士大有人在。一些人为了逃避现实而隐居,但并未能成学,有的只是虚度一生而已,真正成学成才的极少,“多不接世,悲守穷庐”。为什么呢?这就是个“志”的问题。诸葛亮隐居隆中,之所以能博览群书,成学成才,一个根本的内因是:胸怀大志。常用以管仲、乐毅自比自励,正说明当时诸葛亮志向远大,非等闲之辈。
六、感悟 《诫子书》
朗读,积累词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启发学生谈论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谈收获,谈心得,谈所悟,谈感慨,谈反思,要学会思考,学会自省。)
七、小结《诫子书》
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
(1)学习精辟严密的论证。
(2)从总结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诸葛亮的高洁的人格魅力。
八、拓展延伸
提供给学生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熟读成诵。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
附: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治学
中心论点---- 静 躁
静以修身 (正) (反)
俭以养德 修身
十、教学反思:
本文言简义丰,让学生反复朗读,谈收获、谈心得、谈反思。在学习中穿插历史故事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