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空间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空间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12-10       发布人:张俊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其与生活紧密关联,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出正确的德育判断,在生活中做一个道德与法治高尚的人,做到德育学习的知行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与生活关联密切,是生活现象的反映,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以案例为指导,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分析,从而意识到案例背后的德育道理,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深化巩固,成为品德高尚的个体。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突出案例两字,简单地理解就是以案例为教学指导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倡导教学的开放与互动。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模拟或者在线生活案例,社会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掌握案例背后的道理,以案例为分析的突破口,借助案例做好德育道理的领悟。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一)变抽象的理论说教为生动的案例展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更侧重德育理论的灌输,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论认识能力有限,教师讲解枯燥,很容易挫伤其德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也很难通过讲解的方式将枯燥的德育理论生动传神地渗透给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理想。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综合其教学任务和学生德育实际,选择恰当的德育案例,将理论讲解与案例阐释结合起来,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更为生动与形象。案例教学法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技术让案例展示更为鲜活与生动。

(二)通过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引起学生对德育学习的重视,而重视与兴趣的激发有内在联系。让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践行德育理念。让学生将德育理念落实到德育行动中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可以起到氛围营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目的。例如针对追星现象,教师可以展示追星的负面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合理、适度追星才是正确的追星之道。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学内容,合理选取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学生法律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案例,适当地呈现可以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事半功倍。案例的正确选取是尤为重要的,必须契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必须展示得恰当及时,内容综合而全面,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组织学习《加强宪法监督》这部分时,主要让初中生知道自己享有的宪法权利,引申出如何对待宪法。教师可以引入一段附录案例材料。30多年前小星还是一个婴儿,就已经开始受到宪法保护啦。有了继承遗产的权利,他的爸妈有义务抚养他,不能虐待他、遗弃他。同学们手中每人都有一本老师发放的宪法小册子,随时可以进行翻阅,促进对宪法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对应的正是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6岁那年,小星上小学了。第一堂课老师就教会他们唱国歌,当时还迷糊的他并不知道,上学、首都、国徽、国歌都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对应的宪法知识是:第二章第四十六条 ;18岁这一年,小星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一次体会到宪法的“存在感”。对应的是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四条; 29岁明叔成了痛苦并快乐的“房奴”相处几年后,小星贷款买了房,和女朋友结婚了,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对应的是宪法总纲第十三条及第二章第三十九条……小星的一生未完待续,而在这30多年的岁月中,我们可以看到宪法贯穿始终。所以引出了结论: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故而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二)案例作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案例因为篇幅较长,不适合放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学习,这样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探究的时间就十分紧张。案例教学除了导入课程,与教学内容相互契合,指导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外,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除了筛选案例外,还可以提前下发案例,让学生课前熟知。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进行案例的探讨。教师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完成案例对应的习题,以案例为载体进行探讨分享,可以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互动,在道德与法治案例的解读分享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把握。例如在讲解《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国家司法机关》这部分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两个案情的讨论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借助网络和相关的法律书籍,查阅资料。让学生有相应的法律知识,知晓案情,有话可说。我选取得的是聂树斌案和于欢案。课下和学生一起讨论撰写了模拟法庭的剧本,还原了案情真相。聂树斌案让学生感悟到:审判机关适时向社会公布再审情况,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正义迟到,但正义终归需要实现。通过再审程序,给亡者及其家属,给社会公众,给公平正义一个交待。于欢案让学生自己感悟最高人民检查院派员调查于欢故意伤害案是在行使什么职权等。然后再比较两大司法机关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收益颇深。

(三)学生参与案例,教育融入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列举案例外,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案例,成为德育案例的主人。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范围逐渐放大,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中把握德育理念,言行统一。而这种互动参与的案例学习法也更能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国家的权力机关这部分时,除了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设置模拟演示环节,“我当主持”,模拟整个人大会的召开过程,所有学生就充当人大代表,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人民如何当家作主行使手中权利的,在哪儿行使权利。积极参与互动模仿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学生题案、审议表决通过。学生充当人大代表,切实理解人民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调动学习热情,树立竞争意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结束语:案例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实现了抽象德育理论的案例展示,理论讲解更为生动活泼。其实现了学生德育课程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德育案例的探讨与参与中,实现德育思想与德育行为的统一。借助案例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也理应与其他课程教学融合,带动教学实施,取得理想教学预期。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