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备考总结暨2020届高三备考计划
牛百宝
一、2019届高考总结
(一)高考试题总结:
2019年全国2卷,考生普遍反映题目特别活,光用平时情的东西根本没办法解决。试题不是考识记的,每道题都需要动脑筋,这和平时慠的模拟有些不同。试题的这一特点与《考试说明》的要求非常的吻合。考试说明里明确强调历史学科要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强调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高考备考总结
2019届高考备考,在整个学年度,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照《考钢》、《课标》深入研究2016-2018年高考试题(全国课标2卷);(2)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3)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4)继续开展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讨等。
具体的备考措施:(1)做好整个学年度的备考计划;(2)做好整个学年度的备课组教研活动计划;(3)教学的进度第一轮按照教材的顺序复习,第二轮复习按照历史的通史方式进行,突出阶段特征复习,第三轮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4)精心选教辅资料,精心编练资料;(5)重视集体备课的活动,集体讨论学生易错知识点;(6)重视训练后重点的讲评;(7)突出主干知识。
(三)高考成绩(略)
三、2020年高考备考计划
1、思想依据
2020届高考备考的指导思想:凝神聚力抓教育教学质量,以内涵发展、提高发展为目标,按照学校整个学年度的教学计划实施,使高三历史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备考研究
在整个学年度,我们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研讨:(1)对照《高考考钢》、《课程准标》深入研究2017-2019年高考试题(全国课标2卷),特别是2019年高考卷;(2)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学;(3)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4)继续开展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讨等。(5)科组活动中,加强集体备课,多进行教学设计及说课的课例研究,加强高三复习研讨活动。
3、详细的备考计划:
(1)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好课(要求写好教案、备好学情);上好课(传统局限性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布置适量作业(教辅资料的课后训练:全收全改);
(2)做好整个学年度的详细备考计划,安排好试题命题老师(牛百宝、唐永刚、李昭君轮流命题);精心选教辅资料,精心编练资料,每周安排限时训练、随堂训练、月考、模拟考试等考试,重视训练后重点的讲评;
(3)做好整个学年度的备课组教研活动计划,安排好主题发言,每次会议定好跟备考密切相关的主题;重视集体备课的活动,集体讨论学生易错知识点;
(4)教学的进度突出主干知识:第一轮(2019你8月~2019年10月)按照一轮复习进度搞完一轮,简单进行选修改革史的学习;第二轮(2019年10月12月)复习按照历史的通史方式进行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明清)、中国近代史(重点清至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经济建设部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突出阶段特征复习;第三轮(2020年1月~5月)复习以综合训练为主(突出热点知识、周年知识、阶段特征、高考真题)。
5、备考理论支持: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基本概念,巩固已有知识。
(1)教学中要强调完整性、体系化的知识基础,而非仅仅是模块的主干知识(实际就是通史教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于:一、教材内容不能反映历史全貌;二、受模块教材影响,学生缺乏完整的通史体系。广东卷考查的面比较狭窄,像中国古代史,只考政治制度的演变,至于政治伦理、政局变化、政治治理几乎没有涉及;经济上只考查土地制度、耕作方式、重农抑商等部分内容,而经济布局的变化、经济重心的迁移、赋税制度的变革等重要内也没有涉及,全国卷则将这些都作为命题的对象,考查范围明显扩大,这就需要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因此以通史开展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系统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变迁。
对策就是教学上要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的知识框架。例如民国史,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包括国都和政权属性,不同政治派别的救国道路探索这些知识要补充,让学生对民国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2)基本概念教学要加强。
包括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的生成和演变,类似概念的辨析。如皇帝制度,广东卷的考查倾向于考查其权力的运作,但全国卷就考查了名号制度。
(3)、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结构性问题。
第二、重视历史细节的教学,历史发展关键点史实的来龙去脉要清晰。
(高考试题喜欢从宏观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把握;从微观入手考查知识点的落实和基本概念理解准确度)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历史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
(1)材料解读(2)结论和观点的提炼 (3)历史线索的逻辑关系(4)史论结合(5)发散思维 (6)独立探究能力(7)语言组织的逻辑。
第四、教师要系统了解初中历史教材,初中教材以通史编写,历史资料丰富,有许多隐性知识可以挖掘,服务于高中教学和备考。
第五、学生必备的课外知识要重视,老师要适当补充。
课外知识包括生活常识、民俗知识、传统文化知识、与历史概念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与皇帝制度相关的庙号、谥号、年号等。这些课外知识,虽然教材没有,但却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必须具有的知识储备。
第六、做好专题复习;理性对待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