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宋晓艳
【知识与能力】
1.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形成了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
讲授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2.作用: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强调: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特”的表现:①特殊的经济政策 ②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合作探究】
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分析)
【视频播放】《改革开放30年的深圳》
1984年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二、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
1.背景: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增设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5.开放浦东新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6.开放内地
(1)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纵深地区推进。
(2)珲春、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九江、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相继对外开放。随后几年,一批内地市、县被列入对外开放地区。
7.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过渡)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作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善外贸条件。
2.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3.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
挑战
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教师归纳: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加入世贸组织是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过程,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课堂小结:开放宽容促进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中国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华民族在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