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生物钟调节好。
开夜车不是好办法,更不可以服用安眠药,像服了安定以后,白天就会昏昏沉沉,思维的清晰度差了,自然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过分关注睡眠也没必要。过度关注,反而成为新的压力,过度睡眠也不是好事,两顿并一顿的日子我们也过过,不是想像的那样好;至于深睡眠(少梦)还是浅睡眠(多梦),不应过多地放在心上。科学证实,人每晚要做100多个梦,只是临睡醒前的才被记得。
2.临近中考前,复习也要有计划。
每个人的记忆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边看书一
边记忆,有的则与他人一起复习效率高。
所以考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长项,安排复习计划。有计划进行复习,可以使自己充实,有事可做可使人忘记压力,也可以使自己不足的部分得到加强。
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同学们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3.生活习惯的维持和调整。
已经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打破,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在一个星期前也要调整。
(1)建议考前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试卷,到中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试卷。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了。临考前十天八天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抓不住感觉,手生,影响发挥。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就可以,没有必要加强营养去吃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情绪安定,不利于考试。
(3)不想考试后的事,不与人争论问题,心平气和地对待考前的一些事情。
4.考前不要追求太难的题目。
中考中,难题在中考中的比例不多,难题确实也是你想不到的。但难题也是简单题目叠加起来的。无非是几个知识点重合在一起。你想不到而已。
难题做了,只会对你增加压力,减少信心。
5.表现不良心理。
复习考试时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6.从外在的形象上增强自信。
如略微打扮下自己,考试期间穿自己最喜欢且舒适的衣服,走路昂首挺胸,面带微笑。
二、考试时要稳扎稳打
1.凡是会做的题,要准确
力求做完一题,就拿到该题应得的分数。
2.要步步为营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3.控制考试节奏,防止易题不做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自己作主,或能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会充满希望,充满自信。考试也一样,如果能掌控它,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合理分配各门课的考试时间。
4.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及时调整心态: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会做的难题,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很正常。可以先做会的,不会的暂且留着,最后剩下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它。即使真的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只要细心一点保证会做的能做对就好。
三、中考后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要对答案
“每考完一科,大家都会叽叽喳喳议论答案,当发现自己做得不对时就很沮丧、很难过,根本没有心情复习下一门。”和同学对答案是考试结束后的大忌,只会造成更加的慌乱、怀疑、沮丧。因此 ,考生走出考场后应做到两点:一是越糊涂越好。不要去回想考试内容,不要回忆自己的答案,更不要翻书去验证。只要出了考场,就要坚决“忘掉一切”。二是尽量避免与同学同行。因为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要议论考试内容,这势必引起自己对考试的回想和怀疑,从而引起情绪波动。
2.正确估计自己
愉快地接纳自己,中考后既不可悲观失望,也不能盲目乐观,要正确估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知道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心,减轻考试后的焦虑,从而树立正确目标;知道自己的短处,可以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制定正确的奋斗目标。
3.转移注意力
中考后,考生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受不良情绪的困扰。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很多,比如,在等待考分之际,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亲朋好友一起去郊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使紧绷的神经得到充分的放松。
4.掌握放松技巧。
考试后的紧张焦虑心情,可以通过自我放松得到缓解。放松的办法主要有:音乐放松、自我暗示放松等。所谓的自我暗示,就是用放松的语言自我安慰,比如,在等待考分和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可这样暗示自己:“考试都已过去了,其实无论我现在怎么想,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我实在没必要浪费时间。”“我平时复习得很扎实,在考场上的感觉也不错,我考上是没问题的。”
5.正确对待分数。
分数下来后,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比你预想的高,有的比你预想的低。如何正确对待分数?分数出来后应该做的是,分数处于什么位置,去什么样的学校,报什么志愿。要对分数有个清楚的认识,对那些考试成绩不如预想的那么好的同学,应该找找原因,下一步怎么办?
分数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个现实,但是可以改变的是自己。中考在传统中有个暗示,分数高的是人才,分数低的就完蛋了,这个帽子戴在谁的头上都不舒服,也是不科学的。分数是对三年初中学习的检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却不是唯一性,即不能说是人生成功和失败的唯一。事实上考查一下中外成功人士,他们在高中和初中的分数也不一定有多么高,有的甚至还没有上完。分数是个台阶,无论是高还是低,我们都要踩着它去爬上人生的光辉顶点,关键是努力的程度,只要努力到最后就一定能达到。
人的才能包括很多方面,中考仅仅考虑的是一些才能,考试成绩好并不能说这个人都好,我们的整个教育是为人提供了发展学习的机会,成人考试、自学考试,初中毕业选择的机会也很多,学习的大门时刻为大家敞开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让分数在大门上加一把锁,这是很不理智的。多少人尽管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但是现在也都成功了,经商、实业,只要发挥智慧才干,付出努力,一定能成功。
6.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
中考是一场比赛,是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总的考验,成败得失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每个考生都应当在考后好好反省,全面分析中考胜败的原因,客观评价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要把自己评价得过低。考生一旦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估价,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中考的成败得失,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同时还要懂得,中考虽是一场搏斗,但它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千万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
四、温馨提醒自己:
不要因一步受挫影响全题;
不要因一题不会影响全科;
不要因一科受阻影响全局。
人的一生中、有伤、有痛、有挫折和失败不为怪,换个角度讲,是对人意志决心和勇气的磨练,是对综合实力的检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中考的确很重要,但从事实上说,决定你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并不是由中考所决定的,而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决定的,因为中考的成绩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成绩作基础的。因此,中考时我们只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不要对考试期望太高,奢望超常发挥。每个考生一定要本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平常心态,从容的走向考场,勇敢地面对考试。
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成功,一定属于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祝愿大家带着舒心的微笑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