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测试题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6-10       发布人:眭芬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每题1分,共2分)

1.字而幼孩

2.莫春者

 

二.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每题1分,共3分)

1. 其实害之

2.  不过焉则不及

3.  往往而是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释义。(每题2分,共20分)

1.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2.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3.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4. 非有能硕茂之也

5. 端章甫

6. 风乎舞雩

7. 庭中通南北为一

8. 客逾庖而宴

9. 内外多置小门墙

10.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shèng)    冠者五六人(guàn)      风乎舞雩(yú)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缫(sāo)

C.栏楯(shǔn) 珊(shān) 断壁颓垣(huán)

D.扃牖(yǒng) 异爨(cuàn) 桂影斑驳(bó)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后来)诸父异爨    实以蕃(多) 

B..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如会同(或者)    以手阖(关闭)门

C.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飞羽觞而醉月(飞快地传递) 大类(像)女郎也     余既为此志(志向)

 

3.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且硕茂,早实以蕃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下面对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会桃花之芳园      摄乎大国之间

C.幽赏未已      学不可以已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何不试之以足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7.下列各组词语含义相同的项是(     

A.①殆有神护者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B.①其制稍异于前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C.①顾视无可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

D.①顾视无可置者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8.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家有老妪,尝居于       ②其制稍异于前

B.①呱呱而                 ②客逾庖而宴

C.①娘以指叩门扉             ②能以足音辨人

D.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②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9.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

①句读之不知       ②不吾知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兄嫂是依       ⑧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②③ / ④/ ⑤⑦/⑥⑧          B、①②⑤ / ④⑥ / ⑦⑧/③

C、①②⑦/ ③⑤ / ④⑥/⑧          D、①②⑦/ ③④⑤/⑥⑧

 

10.下列句子的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②故不我若也   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   ⑥开琼筵以坐花   ⑦令人长号不自禁

⑧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A.①③/②⑤⑦/④⑥/⑧/⑨

B.①③/②⑦/④⑤/⑥/⑧/⑨

C.①⑨/②③⑤⑦⑧/④⑥

D.①⑨/②⑤⑦/③/④⑥/⑧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每题5分,共25分)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词义(每空1分,共10分)

①度               ②或             ③辄         

④进              ⑤道             ⑥无以  

⑦笃              ⑧怠             ⑨居         ⑩务

2.翻译(每句3分,共9分)

①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  

 

            

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③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3.理解(1分)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