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创设思考和回答、交流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联想某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通过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书或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小强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呢?小强的眼睛怎么了?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知识板块一 眼睛)
自主阅读教材P10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为眼睛的结构图,其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①和②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eq \a\vs4\al(知识板块二 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阅读教材P100~10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类型 |
近视眼 |
远视眼 |
光路图 |
|
|
成因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 |
矫正 方法 |
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
配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 |
3.在图中,甲(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远视眼应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
eq \a\vs4\al(知识板块三 眼镜的度数)
自主阅读教材P101~10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了解眼镜的度数是怎样计算的?
答: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
5.请说一说+5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答:凸透镜(远视眼)的度数是正数,所以+500度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500÷100=5 m-1,焦距是1/(5 m-1)=0.2 m。
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如图所示,把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如果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一副远视眼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