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1-02       发布人:戴克飞

2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概念。

2.理解决定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频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点:声音的特性。

难点:会用声音的特性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奥地利医生沃思勃鲁格小时候经常看到开客栈的父亲轻叩啤酒桶,以便了解桶内究竟有多少酒。后来,沃思勃鲁格成了奥地利皇后的御医,他想,人类胸腔的形状有点像酒桶,假如你轻轻叩击,应该可以根据声音判断肺部哪里有积水。从此医生就用这个办法给病人诊病。(如图所示)



敲击装水和不装水的两个玻璃杯,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试一试。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eq \a\vs4\al(知识板块一 音调)

自主阅读教材P323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程度,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发出声音的音调就,听起来声音尖细;发声物体振动得慢,频率,发出声音的音调就,听起来声音低沉。

2.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__Hz20__000__Hz,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3.如图1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产生的音调。如图2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

eq \a\vs4\al(知识板块二 响度)

自主阅读教材P343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如图所示,用不同的力度去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可以看到: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响度越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当用较大的力敲鼓时,鼓面上塑料泡沫的振幅,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6.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eq \a\vs4\al(知识板块三 音色)

自主阅读教材P3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8.如图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对学: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方案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