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12-26       发布人:席雅刚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地球表面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同时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地理图表;并能运用地理图表和相关资料正确理解大气受热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课上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探究任务一: 

1.地球和月球上的热量来自于哪里?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

 

 

3.为何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云层对太阳辐射有何影响?

 

 

 

探究任务二:

根据上面的动画演示,请同学们想一想,减少的53%的太阳辐射能量哪去了?

要想找到答案,同学们需要了解哪些地球大气的知识?

 

 

 

 

 

 

底层大气获得的热量

所占比例 

底层大气支出的热量

所占比例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来自地面的其他形式

合计                           

19

114

33

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合计

60 

 

106

 

探究任务三:

1.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是怎样传递的?请读图描述大气受热的整个过程。

 

 

2.表中合计一栏内的数值应分别是多少?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从低层大气获得的能量比例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4.从低层大气支出的能量比例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课堂演练:

1. 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2.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3.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四川盆地却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