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教出美感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22 发布人:刘文国
欣赏一首好诗,如饮醇酒,久而弥香,而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却成了无数语文老师的难题。因为诗歌短小,很多老师觉得教诗无话可讲,所以不自觉地将诗歌教学当成了阅读教学,逐字逐句来讲,完全忽视了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那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才能教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呢?
一、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如果说作品是世界微缩、心灵摄影的话,朗读的使命就是唤醒文字,复活语言。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自读、齐读、男女生互读、小组品读等。作品的无穷意蕴往往不是用苍白的语言能够阐释清楚的,而读者对作品的感悟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以说有感情的朗读,是读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诗歌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诗歌教学中,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诗歌的品读鉴赏更是离不开朗读教学与意境品味的,所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是开启学生对诗歌品悟的钥匙。
二、将绘画融入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诗歌的美,就在于它的意境和内涵。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听范读、自己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逐步引导学生融入诗境。设计展开想象描写画面活动,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展开合理的想象,拿起笔,把自己在朗读中想到的画面写出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诗歌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诗歌内容理解、加工的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三、从探究关键词句入手品味诗歌的意蕴。
关键词句是一首诗的诗眼,也是最能够体现作者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地方,这类词句要么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要么活用词性,一词多义,要么生动传神,简单明了。一首诗,若能深刻体会这类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那么对于整首诗的学习也就完成了一半了。所以对于诗中出现的精美且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悟,若个人无法理解则展开四人小组讨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攻克。尽量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慢慢感悟出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出诗歌的意蕴。
四、了解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有助于让学生更好读出诗的韵味。
古往今来,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时代背景,而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风。陶渊明,恬淡自然、曹操,苍凉悲壮、李白,豪迈洒脱、杜甫,忧国伤时。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深刻韵味。
欣赏一首好诗,如饮醇酒,久而弥香,而教学一首好诗,犹如汲泉酿酒,只要方法得当,自然泉香而酒洌,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