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当下热议的辞职事件引发的讨论~~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07       发布人:冯婷

    近日,河南一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刷屏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随后在网上发酵,引发了网友热议,有支持也有反对。

    这个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而其实,热议的背后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很多人都关心,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与老师形成教育的合力?

毕竟,孩子走进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也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们应该思考,到底如何避免一些与老师交往中不应该出现的行为 。而同时,老师们也应该反思,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家长相处,在家长群已经成为家校沟通标配的今天,老师如何用好这种沟通方式

家长,这几种行为你有吗?

一、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说明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二、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三、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不懂得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

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地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四、拿个别现象评价整个教师群体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

 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五、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哪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如果我们社会最后一片净土——教育,都抬不起头了,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孩子还有什么希望,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集体沟通时,教师要注意啥?

在网络时代,很多教师都建立了家长微信群,以便和家长实时沟通。这是典型的集体沟通方式,相比个别沟通,集体沟通蕴含的学问更大。

曾国藩曾说过:“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在家长群里,应多采用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表扬,而不是批评孩子不努力。因为对犯错误的人来说,被当众批评带来的激励作用甚小,所造成的伤害却很大。

在家长群中还可以分享教学进度。许多家长抱怨无法从孩子那里听到“实话”,不知道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家长群中分享教学进度和学习任务要求,这无形中延长了教师的手,使得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更加“亲密无间”。

写在最后

总之,无论如何,

老师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同时,

也希望家长们能多多谅解。


请善待每一位教师

特别是那些真心为孩子好的老师

请家长多一分宽容和理解

多给老师一些尊重和信任

老师一定会加倍珍惜你的孩子


家长和老师之间彼此信任、理解,

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

走上理想的彼岸架起一座桥梁。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