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搭起创新的桥梁 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12-15       发布人:司慧

搭起创新的桥梁

【内容标准】

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内容是在前一项目内容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创新。创新实践离不开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想像、求异等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是引导学生走上创新之路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安排了“让创新思维闪光”和“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两部分内容。第一个层次“让创新思维闪光”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个层次“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关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科技的发展靠创新,把握好好奇心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去实践,为此搭建起创新的桥梁。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较差,教师需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结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知识目标: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为学生搭起创新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反映创新的事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依据学情,精心编制教学案例、制作课件、准备教具。

【教学方法及教具】

1、教法:以袁隆平的创新故事为主线,以感受——体验的形式贯穿讲故事、异想天开、搭三角形、实验课堂等教学环节,采用角色体验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等。

2、教具:多媒体课件、饮料管、饮料瓶、纸团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袁隆平视频,感受创新的氛围,出示课题《搭起创新的桥梁》。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创新之旅第一站——“发现杂交稻”——善于观察

环节一、出示课件“发现杂交稻”,引导分析,认识到善于观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环节二、讲故事,学生列举善于观察的科学家事例。

师小结:用心观察,天天是发现之时,处处是发现之地,每个人都会有所发现。

2、创新之旅第二站——“禾下乘凉梦”——想像

环节一、播放袁隆平“禾下乘凉梦”视频,认识到想像和创新的关系。

环节二、播放音乐《异想天开》,畅想20年后的生活。

环节三、分享交流,收集想像力放置玻璃瓶。

3、创新之旅第三站——“挑战权威”——求异思维

环节一:播放录音“挑战权威”, 认识到求异思维和创新的关系。

环节二:小试牛刀:用6根吸管搭出四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求异思维,认识到求异思维的难能可贵。

4、创新之旅第四站——“成功的秘诀”——积累知识、勇于实践

环节一:小森和小林教室里的争论,通过引导分析认识到知识和创新的关系,青少年也可以发明创造的观点。

环节二:榜样的力量:播放视频小发明家孙玮泽的故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环节三:实验课堂,通过“放进瓶口的纸团能否吹进瓶子”小实验,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   收获园

搭建创新的桥梁,引导学生谈打算。

四、   课外拓展

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五、   教师寄语

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