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学科研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杨阅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05-10       发布人:admin

尊敬的各位领导、前辈、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交流教学经验谈不上,在这儿,只是把我一些粗浅的做法和肤浅的体会与大家谈一谈,还劳烦大家费神一听,不当之处望多多批评指正。

教育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全面的教学知识、过硬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娴熟地把握教材,自信地吸引学生。

作为几十号乃至一百多号学生的引领者,我们必须做到自信、自强:知识丰富就会自信,功底过硬就会自强!要做到这些,课前就得仔细、严谨地备好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生源,要在教材中挖掘精髓;更要依据学生特点、学习程度进行调整和层次的设定。

例如:我在上《雨霖铃》这一课时,提前先搜集和整理了许多关于表达“离情别绪”的诗词曲赋,并把这些诗词按照传情达意、写作手法或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分类,这样就能更好地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这样一来既能更便捷、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内涵与特色,还能加深学生的感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认真、精心地备好课,做好课件后,这堂课上得轻松而又顺畅。2课时的课最后又衍生出了更精彩的两课,这后面的两节课完全是情到真处不得不发,完全是学生的充分展示和才情彰显:学生有的拿出了自己认为更能体现“自古黯然伤离别”意蕴的诗词进行赏析,有的干脆把《雨霖铃》改写成了一篇情节完整、诗情画意的散文,有的甚至搜集整理了几首表达离别情感的代表性歌曲深情演绎。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奕斐原创的一首抒情诗、赵婷薇改编的《雨霖铃》短剧。那时那景,你无不被学生深深地感染并久久地感动,深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啊!两节课学生准备充足、精力充沛、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表现精彩,这就是第一点所带来的效果和收获。

第二要想吸引学生、驾驭课堂,就必须要有激情。激情源于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科教学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才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实施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

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激情来自于志趣。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所要具备的良好素质。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我们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敏捷。

课堂教学确实需要“激情”,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激情不是表面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更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

进入高三总复习,各科都是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学生每天都要疲于应付各科、各类习题,难免头昏脑涨、天旋地晕的,因此我每天都要抽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既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素材,又给学生带来了心灵鼓舞。譬如:我会启发学生“珍惜学习的机会”,我讲:巴尔扎克的成就是少年时期的皮鞭和责难造就的;安徒生的童年没有童话,只有痛苦和孤独;莎士比亚的戏剧天分是在当剧场杂物工时形成的。这些大师本来都应该与书本无缘,但他们都努力创造学习的机会,也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因为他们失去过。

我会不断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我给学生讲“学习是一场长跑”: 30年,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的时间;38年零37天,是著名科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记录气象日记的时间;40年,是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时间;50年,是伟大文学家歌德创作《浮士德》的时间。学习,比的不只是智力,更重要的是耐力。谁能日复一日地坚持,谁就能走得更远!我会激励学生:非凡的专注力造就非凡的专家,如果我们学习能像激光一样,把所有能量集中在一个极其微小的点上,我们就能拥有切割钻石的力量。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福德也说过:“教学中把握好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教学获取最佳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第三点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势利导、相机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引领学生,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依据学生的实际听课效率进行相应的调控。有时课堂上我看学生状态不是太好,就停下正在讲的内容,要么让同学们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要么让哪个学生起来给大家讲个笑话,要么让班里唱歌好的学生唱首歌,有时甚至会全班同学跟着一起唱等等,诸如这样的做法总是随机应变、相机而动,很好地调整了学生的思维,也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听得神魂颠倒、云里梦里了。

例如在进行高三现代文训练时,有一篇文章叫《中国人缺失什么?》,我就相机而动引到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研制出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但她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几乎倾尽一生所得荣誉获得的奖金在北京却连半个客厅也买不下,甚至很多人竟然对屠呦呦这个名字一脸茫然;然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竟是娱乐圈诸如黄晓明、杨颖的几乎轰动大半个娱乐圈的极尽豪华、极尽奢侈、极尽高调,几乎全民所知的婚礼。通过这样的引述和剖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引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在进行诗词专题复习时,其中要讲到到一首琦君的《虞美人》,作家琦君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课前赶紧准备有关琦君的相关知识:琦君(19182006),现当代中国台湾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有散文《泪珠与珍珠》入选高中语文版教材。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旷达的生活情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挚细腻、文笔清秀柔婉。并由这篇文章的赏析让学生根据文意创造了一篇篇立意较佳的文章,在班里展示了几位学生的佳作:贾晓军的睿智、曹柳的清新、赵婷薇的深沉、郑瑞瑞的广博、李亚亚的巧妙等。通过这样的做法,不单单只是死搬教条地讲诗词,而且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可谓一举几得,乐在其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爱的理解;著名的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所以教育教学最后一点我要说的就是责任、高度的责任。

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才能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职业道德的升华。

进入高三,虽然我们早已进入了总复习,但我依然坚持和秉持着天天检查和经常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且能做到每次作业有评价、有等次、有优劣之分;作业奖罚分明、定期兑现:优秀的作业奖励、不合格的作业惩罚,原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做对学生既是一种监督,也是一种及时的掌控,对教学亦是一种保障和促进,所谓:教学相长。每天早读我都保证7:30分准时进班,一来督促作业的上交,监管有些学生抄袭作业的陋习,二来便于检查当天就要进行的相关教学的同步作业。更可以在宽裕的早读时间里,指导学生背诵,检查背诵,听写、默写。有时早读也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课外优秀的范文、例文、名言佳句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加写作的素材。

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有时表现出举手无措、无所适从,甚至心乱如麻,前途无望,面对他们的焦躁不安、摇摆不定,作为师长,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置若罔闻,应该及时地加以疏导、启发和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时候我一般会选择给学生读或讲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或让看一些励志视频,像河北女孩郭晖《摇着轮椅上大学》的故事,2013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语文148分的孙婧妍写的学习体会《语文之于我》,2014年各省《高考状元学习方法谈之语文篇》等优秀文章;全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的《高考成才篇:育高考稳定心态》视频,原山西某市委副书记安永金《我的高考》励志视频,畅想青春、理想励志视频《梦想起飞》等。每次听完或看完这些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作品之后,我都会对学生加以肯定、鼓励,之后让学生把感悟、启发等诉之于笔端或写成信件、随笔等,或交流、或朗读、或谈心等,让学生有了适当表达、适时宣泄的机会,同时也起到了“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杨阅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作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一直坚信:只要带着理想上路,坚持不懈、信念笃坚,哪怕前路艰险,但只要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不知所言,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谢谢大家!

                                                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杨阅  
                                                                   2015
1022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