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主备人:田春梅 集体备课人:王金涛、王金凤
教学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赏析指导
《登岳阳楼》
(一)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明确: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明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明确: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明确:不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
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旅夜书怀》
(一)知人论世
当时,杜甫已满53岁,他这一年多来一直寄居在朋友严武家,生活暂时安定。但不料这一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四川,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且他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
细草 微风 岸 危樯 孤舟 星 平野 月 大江
(三)置身诗境
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
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并投影描述的语言。
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四)缘景明情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被称世人称道。请大家赏析。
在赏析重点诗句时,我们除了指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要抓住诗句中用得好的字(这些用得好的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我们刚刚说过了,那大家找找这句诗文中用得好的字是“垂”“涌”,好在哪里呢?
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 雄浑开阔 的意境。
板书:意境雄浑开阔
2、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想抒发心中怎样的感情?
(1)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
从首联的“独夜舟”可以直接感受到今夜诗人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杜甫在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呈现出画面是雄浑开阔了,而这里的雄浑开阔正好反衬危樯孤舟的孤寂和渺小。而陪伴自己的恰是这只破旧的小船。杜甫心中充满孤寂凄苦之感
首联和颔联,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孤苦无依,茫然凄苦
(2)结尾“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诗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天地一沙鸥”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休。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可以推测杜甫对这次被挤出幕府心又不甘,难道仅仅是不甘心?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愤激之情。
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悲凉深沉之感
板书:感情悲凉深沉
四、课堂小结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五、布置作业: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登岳阳楼记》《旅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