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浅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12-26       发布人:来捷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地理教学中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具体作用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一位地理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要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首先授课的内容必须是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策略必须是多元化的,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背景皆不相同,如何调和各种不同的学生学习起点行为,达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适切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必要的;三是教师与学生就课程内容讲授时的互动,可以影响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互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垂直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间的水平互动。  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用影视片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如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价值等,同时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情景中,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因此,我们在做课件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这一优势,力图使画面内容生动,即要尽可能地用一些动画、音乐,将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这些动画和音乐中,使学生爱听、爱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一定会出现教师讲不清、学生难理解的现象,但若用多媒体制成三维模拟动画,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转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观察,就会大大降低教学难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  另外,教师可利用这生动的画面,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着手解决难点问题。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无需教师耗费太多口舌,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模拟演示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的发生、泥石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经纬网等等。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只有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适时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多媒体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通过观看沧海变桑田的录像,学生能够得出地貌是在不断变化,从而说明地壳是在运动的;通过观看褶皱、断层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思考内力作用下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让学生知道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能给学生展示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问题,提供便于探究的环境,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造。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三者在计算机上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丰富了教学手段,改进了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大容量,为学生感知事物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开始,首先用计算机出示画面,用中国政区图做底图,飞入一幅东南沿海屋顶为尖顶的民居区图,和一幅西北地区屋顶为平顶的民居区图,让学生观察两种民居建筑上屋顶的差异,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引入本节的教学。然后利用计算机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鼠标点击依次出现我国200毫米,400毫米, 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条,画面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层次学习,领会各地区降水情况。之后,全面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突破本节难点。同时把地北地区地表景观中的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新月形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一展现出来,在呈现出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以致造成生产生活不方便、经济水平提高不快的画面。然后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气候差别?”,引发学生思考发言。之后教师归纳讲解:由于出现夏季风运动路径,含有水汽的云团到达不了西北。再结合当前形势,提出问题:我国要开发大西部,如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辨证地看待事物,合理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当然,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在碰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在创造性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9]这就要求在地理课程学习中,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多媒体课件能够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集和编辑录像、VCD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播放,能够配以文字、旁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我国的旅游资源”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西安的兵马俑,桂林山水,黄山“四绝”的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怪石、云海、温泉,井冈山等革命纪念地,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傣族的泼水节等)„„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被祖国锦绣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脸上洋溢着向往、陶醉、自豪的神情,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紧接着出现一组反面镜头:在旅游区乱扔废弃物;某人在文物古迹刻上:×××到此一游!配上小丑的画外音„„学生们看了,无不表示愤怒、指责、痛恨的心情。从反面材料中,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通过正反材料的对比增强了他们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