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校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暑假里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书目。放假前已在网上购买了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章建跃两位教授编写的《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假期里学习之。初读觉点无趣,感觉抽象。耐心读,略有感悟。再读时就爱不释手了:有种良师益友的感觉。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勾勾画画的内容不同,红笔、蓝笔圈住的重点不同。《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阐述了许多数学教育的新思维、新观点,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师大教授章建跃从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技能等多个方面论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从心理学角度对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原理的学习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等理论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读后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下面将我读后的心得梳理如下: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让我明白;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数学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为教师科学地理解数学学科教和学的过程及本质提供依据,同时,为教师改进数学教和学提供方法,也就是说,研究学生学数学的规律(如何学)和教师教数学的规律(如何教),并根据这种规律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方法。数学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数学学习方法的任务是:第一,揭示数学学习结果。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个性品质。第二,对数学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对数学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一种标志,能根据不同的数学学习目标,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第三,阐明数学学习过程。在普通教学中阐明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揭示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所经历的不同学习过程,进而为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阐明数学学习的条件,学习的条件,有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数学教育心理学揭示这些内外条件是怎样影响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以使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所需要的内外条件,给教师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建议,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合适的内外条件。
二、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再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把教学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值等因素),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了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他们的目的和观点。把教学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构建知识概念和意义。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一)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人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教学思路要清晰,过程流畅、自然,问题设计恰当可行,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因为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形成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目标时,学习才可能成功。但这一目标,它形成于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设定。应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并评定自己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进步。同时也应诱导学生形成新的目标,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这样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建构者。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促进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例如,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总要有一个原有的知识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使认知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但这不是知识的简单量变,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促进新、旧知识交互作用,这对于完善认识结构,使认识结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把新概念或规律与自己认识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相联系,把新概念、规律与原有的有关概念、规律进一步分化和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唤起头脑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与新感知的概念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化,总结出共同因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对“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后的领悟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知识”。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认识,是对具体的数学概念、命题、规律、方法等的认识过程中提炼概括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思想。数学方法指数学活动中所采取的途径、方式、手段、策略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比如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它不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简单认可,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领悟并内化。不仅是外在的、理性的,而且也是内在的、主动的参与过程。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是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数学知识掌握的最重要标志。而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教,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方法关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在阅读此书中,我进一步懂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策略。懂得了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如有序性策略、过程性策略、变式性策略等。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探究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体验、产生领悟,亲身经历选择、判断、规划的过程,应是策略性知识获得的真正途径。我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数学地思维,依赖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四、对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再理解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由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从局部到整体,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等基本过程。
(1)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他控是指数学学习活动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和调节,自控则指数学学习活动受主体自己的控制和调节。数学学习活动的他控主要受教师或教科书的控制,经常表现为“老师(书上)这样说的”。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学生的自我监控技能逐渐形成。小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中他控比重比较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没有自觉性,表现在学习中是:不分析就动手,盲目尝试,解题缺乏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监控意识和技能,既不在数学课后回顾和总结重点内容,也不在解题后及时总结方法,往往听完课就急着做题,获得正确答案就心满意足。认为解题后的反思是浪费时间。因此,数学学科自我监控意识比较薄弱,自觉性比较差。
(3)迁移性逐渐提高
数学学科自我监控的过程可以从一个具体的数学活动情景迁移到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他数学活动情景中去。它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学生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越多,用来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和自觉性就不断增强,也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过程的迁移性提高的表现,因此,迁移性的不断提高是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理解后的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分析数学思维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2)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掌握其思想方法,形成自我意识,培养自我监控能力。(3)引导学生剖析问题的本质,使认识逐渐深化,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培养自我监控能力。(4)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反思,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从而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北师大曹才翰、章建跃两位教授在《数学教育心理学》一书绪论中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其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一下三条是必不可缺少的:(1)必须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2)必须懂得教学方法,知道如何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并掌握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3)必须热爱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把教学工作当成一项事业,自觉地钻研其中的规律,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