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导学稿 课题:预防犯罪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了解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4、学会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4 学习安排:1课时 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平板教学 学法指导: 1、前置学习:根据微课学习,完成预习导学内容 2、课堂学习:根据教师提问,小组合作协作讨论 学习过程: 导入:(多媒体视频导入法)播放节选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关于对剧中违法犯罪分子最终审判的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刑法的严厉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能深切体会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的区别。视频创设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预习·导学 根据微课学习,完成预习练习。 1、刑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_______,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___。 2、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_______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________。 4、刑罚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____________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二、学习·研讨 (一)辨别罪与非罪 1)、情景追问: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是不是犯罪行为?
情景追问:殴打他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演变为犯罪?
2)、快速抢答: Ø 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则超速行驶的行为是犯罪 Ø 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则李二肇事逃逸 的行为是犯罪 Ø 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Ø 李四认为犯罪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二)社会生活中的犯罪 1)、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呢?
2)、有哪些是伤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三)刑罚及其分类 1)、刑罚的分类
2)、案例中分析刑罚
(四)与法官面对面 1)、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3)、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五)小实验 大启发
三、归纳·总结
四、巩固·延伸 (一)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 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 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2、“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 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3、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 ) A. 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B. 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C. 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 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二)材料分析题 学生李某原来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伙同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李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教与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