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读《高效课堂问题与诊断》一书学习心得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7-09       发布人:邹咏梅

读《高效课堂问题与诊断》一书学习心得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在通过上公开课、听观摩课、关注网络上的教改信息、阅读相关书籍等多种方式努力学习与成长。寒假有幸阅读了《高效课堂问题与诊断》一书,本书针对课改中常出现的疑难与问题以典型的实例的方式呈现,并详细地加以剖析和总结,通过阅读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有了很大反思:

一、教学民主首先应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课改最根本、最核心、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尊互爱的关系,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乐园,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充分展示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人格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价值的存在,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二、课堂上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应把主要经历放在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国家强盛发展之所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方面,可以利用开展课堂讨论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恰当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媒体教学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并茂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新鲜感和惊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器官,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但是多媒体也存在弊端,应用不当就会降低课堂效率。例如:课件中的内容过多,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兴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弱化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多媒体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如果课件制作的过于花哨,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准备高质量的课件,将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过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和结论。这也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当代课堂教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剧本”,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对于这些“剧本”和“案例”,由于教师以及每个学生的经历、体验和解读方式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就有可能不同。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要求学生满足于已有的观点和结论,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不同地解读,大力倡导“创读”。对于教师而言,必须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乐于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表示怀疑。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教学才能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构和创造新的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这种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和生活质量,扩展他们学习、生活和思维空间,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乐趣。

  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解决问题和不断修正失误,才能不断前进,才能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