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专题: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06-12       发布人:张娟娟

                                                                           专题: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

一、审题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

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

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好像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

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件﹢结果

2、询问原因、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

古人云:“文贵立意。”“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需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2.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3.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4.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
  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o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四、强化训练

1.校长带学生跳鬼步舞惹争议,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四川泸州二诊)

前段时间,山西临晋镇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带领学生跳鬼步舞课间操的一段视频走红网络。张校长表示,之所以会在全校推广鬼步舞课间操,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少户外活动。跳“鬼步舞”需要敏捷的动作和矫健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学校里没人会跳鬼步舞,他便亲自从广场上跳舞的人那里去学,然后教学生们跳。对于这件事,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课间操时张校长带头教跳鬼步舞,为师生们树立了榜样,值得点赞;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课间的一种革新,学生喜欢,娱乐锻炼两不误;也有人认为,张校长这种做法,是为吸引观众眼球,有点哗众取宠。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限制性

 1.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前半部分交代了事件背景,后半段列举了人们的议论。从审题来看,切入点应该是后半部分,议论的是张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的行为,所以写作时不能离开这个出发点。

2.任务指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中的“此”指代的是事件本身,“你的看法”是针对人们的三种观点进行思考、权衡和选择,也就是要求考生要从就事说事和就是说理这两方面来写作。离开事件的说理就视为偏题。

3. 价值取向限制。张校长教学生鬼步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少户外活动。跳“鬼步舞”需要敏捷的动作和矫健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所以必须肯定他的出发点。他亲自从广场上跳舞的人那里去学鬼步,然后教学生们跳,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行为。所以对否定张校长的做法价值判断应视为偏题。

4.虽然文体要求除了诗歌之外没有其他限制,但从“人们议论纷纷”和“你的看法”这个指令,再加上材料属于时事类,所以文体为时评最好。

开放性

1.角度是开放的。材料中给出了三种观点,除第三种看法应慎重斟酌外,前两种看法考生可以任取一种论证,也可以综合论述,只要角度合理,自圆其说即可。而且由此可以辐射出更多观点。

2.事件贴近校园,考生不会无话可说。在立意准确的前提下,思维的深度无限,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解题立意】

本题目为时评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既要就事论事,又要就事说理;既要有鲜明的态度,又要有深度的思考。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考查考生理性的思辨能力。材料虽然给出了三个方向,但从“张校长表示,之所以会在全校推广鬼步舞课间操,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少户外活动。跳“鬼步舞”需要敏捷的动作和矫健的力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来看,命题者应该更倾向于“榜样”和“革新”。若只片面谈“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立意则稍显劣势。

【正确立意】

1.以乐施教,学愈乐。

2.率先垂范,值得点赞。

3.开放思想,创新教育。

4.革故鼎新树榜样。

【错误立意】

1.育人岂能跳鬼步。

2.教育改革当谨慎。

3.鬼步校长当休矣。

【范文展示】

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泸州市某考生

莫言曾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张校长领头带鬼步舞这一举动,无疑是用行动摇动了学生,让他们真正地爱上锻练。是所谓,施教有方,以爱育人。我为张校长点赞。

施教有方,以身作则树榜样。

在课间操的领域“以身作则”的格言似乎并不怎么通行,大多数学校仍实行的是老师监督、学生服从的模式。这对终日挣扎于繁重的学业里,往来于各科练习中的学生们来说,枯燥的课间操无形中是另一负担。而张校长此举不仅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更是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了锻炼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比长篇累牍的说教和冷冰冰的学生守则更富有教育意义。

选材有道,了解学生敢创新。

孔子曾言“因材施教”,当代学生从小就被手机包围,接触的不是抖音就是西瓜短视频,对那些新潮舞步、动感音乐更是情有独钟。若仍用以往古板老套、缺乏节奏的音乐配合呆板的课间操,能否起到锻炼的效果尚且存疑,且单凭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甚至让学生抵触这一点,我们就不可不正视这个问题。培根说:“当一个人从事他并不乐意的工作时,他会说:‘我的灵魂是一个旅人而不是归客。’”所以张校长正因为掌握同学们的这种心理才发现传统课间操的弊端,从而大胆创新,真可谓施教有方。

以爱育人,关爱师生彰大爱。

无论是考虑到孩子需要运动,还是顾及到旧操不能吸引学生;无论是亲力亲为“拜师学艺”,还是身先士卒领舞全校,张校长一定是饱含着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才会顶着舆论的压力做出如此革新之举。无独有偶,云南禄劝校长咬牙挤出资金开网课,只为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山校校长每周五下午为孩子做爱心晚餐,拒绝网上捐款,声明“只是为了给孩子一些陪伴”……只有胸怀大爱,这些校长们才能做出一系列改变;而只有心怀大爱,教育才能落在实处。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教给他做人的本领,而不是将他制成一种特殊的器具。”我想,孩子们通过校长亲自示范的鬼步舞,应该已学会如何锻炼和娱乐自己,而广大的教育者们也一定会从张校长这里学到何以“施教有方,以爱育人”。

 【点评】

这篇例文观点鲜明,综合了“榜样”和“创新”两个论点,立意非常准确。文章结构很清晰,采用了三个分论点,紧扣中心事件来展开论证,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指令。语言比较严密,如果在深度上能够再挖掘一下,让说理更透彻,就会更好。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