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12-24       发布人:何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极大的影响着学习效果。但是只有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因为潜在的兴趣产生于自身的内部动力,内部动力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愿望的尊重和对学生取得成就的需要。兴趣与动力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每个学生都渴望学有所成,一旦证实自己的成就而产生了成就感之后,就会极大地激发自身的兴趣,从而情不自禁地要求更深层次的学习。这就是被成就感激发出的潜在兴趣。

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层现象。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同,势必会导致学生分层。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如何让每位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学到知识?这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都会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校老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了新的做法:

一、小组分工、优势互补

我校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每个班的学生都被分成了若干个学习

小组。课堂教学以学习小组的讨论展示为主。小组成员的分配原则是保证每个小组各科至少有一个学科骨干,形成小组成员互助学习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容易些。一个班的学生很多,要想照顾到每个学生是很难做到的。而我们现在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小组组长来组织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英语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可以帮助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程度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课堂就可以照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了。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不管收获的多与少,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成就感。

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我们的课堂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四个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首先发放预先编印的学案,组织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如遇到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推出的发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质疑、点评,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延伸。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经过小组的讨论,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论讨论结果的对与错,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会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自信。

三、分层练习、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统一的练习题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中下等学生只要求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点,做好基础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既要做好基础知识题,又要做好综合提高题。这样分层要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练习和成功的乐趣。我们的教学方法以学案教学为主。学案的编写要求划分层级。自主学习内容为基础内容,班里每位学生通过查阅都能完成;互动探究内容较难,适用于小组讨论解决。这样的学案可以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成功点,体验到完成任务的乐趣。

四、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学、乐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课堂氛围学生缺乏成就感,从而很难激发学生潜在的兴趣。而学案导学,小组互助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不再有说教,而是一个个求知者之间的探讨与发现。每个问题都是展示个人魅力的机会;每个解答过程都是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了成功与快乐,所以他们想学、乐学。

总之,想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就要注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成就感。只有拥有了成就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避免两级分化,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