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理解 ——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12-17       发布人:宋晓艳

                    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理解

——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随后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加以阐述,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至提出之后,在中国的民族学界,甚至世界民族学界都产生了巨大反响。近年来相关研究相当热门,不继的对费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个格局”理论构架进行充实。今通过读费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99年修定版),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格局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也还存在一些未能识透的知识,还有一些存在的疑惑。现仅将愚见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深入学习、理解作参考。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基本构架

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最重要有对中华民族的涵义的解释的新的解释和对中华民族多元起源和一体格局形成的阐述。

1、对于中华民族涵义的解释

在费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论就是对中华民族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述。其中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2)中华民族包括了中国疆域内的所有有民族认同的人民;3)“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4)“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行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2.对于中华民族多元起源和一体格局的形成的阐述

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将中华民族的民族地理分成了六个板块:(1)北部草原板块;2)东北高山森林区板块;3)青藏高原区板块;4)云贵高原区板块;5)沿海板块;6)中原地区坂块。三条走廊:(1)西北走廊;2)藏彝走廊;3)南岭走廊。

六个板块的民族通过三条走廊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时间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层次、格局以及地理分布。费先生对这种融合过程、汉与各少数民族的互动、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的大体情形进行了勾勒。并且对于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的四个特点进行了总结:(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一个凝聚的核心——华夏族团及后来的汉族。(2)少数民族地区大,少数民族多居边远,多操牧业。(3)除个别民族外,各民族都有体民族语言。(4)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是复杂的。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意义

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对于过去民族关系的总结;现在和睦的民族关系建立;将来中华民族及其包涵的56个民族特别是55个少数民族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国家利益在世界争端中常常要有民族理论支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华民族就已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存在了,但我们的民族理论没有跟上,对于中华民族作为一体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得到足够的强调和重视。因此在建国之初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有少数民族主义分子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想将本民族的大多数人及居住地从中华大家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自费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后,就从理论上使这些分裂分子妄图分裂民族、国家的行为失去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政府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法理依据。

2、对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崛起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民族统一的大问题,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国家就会陷入纷争,根本上也就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了。我们的近邻原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在苏联存在的几十年中在苏联国内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民族理论来支撑这个多民族国家,一但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遇上了一些问题国家也就分崩离析了。没有好民族理论也不无法正确的理解民族关系了处理民族问题,现在的俄罗斯依然是难以摆脱民族问题的因扰,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但其本身民族理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中国的情况有些特别,与欧洲那种单一民族国家,美国那种多种族移民国家,苏联那种通过武力与强权建立起来的民族国家都有很多的差别,自然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民族理论来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费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正是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探研后,提出最切实有用的理论。他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又体现了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最为切合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员的实际利益。对于团结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是有很巨大的现实作用的。对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民族理论方面的构架。

3、对于学术方面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费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一下子将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国以后我国的民族研究主要是注重民族志的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学做了许多的基础性工作,为我们现代的民族学研究提供了许多资料。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些研究中多将一个个民族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进行研究,造成了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是不相关的单独个体的假像,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我们全面的了解中华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也不利于我们看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一下子将中华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们的过去、现在是如何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都可能完整的看到。

同时也由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框架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民族学的研究课题。比如说跟我们西南地区密切相关的云贵高原板块的历史民族构成、地理分布;云贵高原板块民族与青藏板块各历史时期的交融;藏彝走廊问题。这些都是极具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

三、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感悟

1、对于“民族”这个概念,我们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沿用是斯大林对于“民族”的定义。但建国初我国在进行民族识别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概念对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不能完全套用。现在也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重新定义。费先生将民族定义成两个层次,但感觉两个层次用同一个名称还是很容易混淆,很难让普通人区分出他们的层次关系来。别个在一个民族中也还有不同的类型,我们现在称之为“人”,这三者如何表述能让普通民众分清是对中华民族认同非常重要的。

2、对于中国境内的人群的起源费先生的理论中支持本土说。但随着基因技术在民族学方面的应用,在欧美学术界形成一种观点认为现人类各种族区分开只有6万年的历史,尼安德特人作为欧洲人的祖先的说法也受到了挑战。所以说在中国的古人类起源虽然在考古发掘上已经形成了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完整序列,但中国古人类也极有可能不是元谋等古人类的后裔。当然费先生的理论中关于人类的起源的问题并不十分必要,因为费先生认为用新石器时代作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以后中国文明本土说确是可以确认的。

3、在费先生的理论中显然对于跨境民族的论述并不多。而跨境民族问题又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点这一。如果将跨境民族居住于中国一端的认为是中华民族第二层次的一个民族,那么是不是就存在不同的第一层次的民族中存在同一个第二层次民族,这样会不会造成了这些在历史中已经形成的第二层次民族的割裂。另外就是作为中华民族内部的古代一部分民族的主体迁出国境后还认不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如果不是,那么近代外迁的呢?或以个人名义外迁的呢?如果不承认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会不会造成他们对国家情感的割裂呢?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问。

4、费先生强调作为农业生计方式是汉族作为凝结核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强调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是民族融合和被同化的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在融合是否一定的规律,文化、生计方式、人口数量、政治权力是否有一个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规律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无序的融合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在现代的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各少数民族的不被同化呢?怎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合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社会呢?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