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
出。体育教学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如何面对一个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教师的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尖锐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许多省市先后将体育列为中考内容,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但是也产生了不少隐患和负面影响。相对固定的考试内容迫使课堂体育教学变为了应试教育;考试内容与教材不符,使得不少学校不得不违背原则以考试内容为中心制定计划;一切以体育中考内容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目前初三体育教学中这种以体育中考为中心的不合理的教学形式、内容,在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分层教学法。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班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各项相关体育竞赛中的表现 均优于对照班;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还发现,分层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积极性上差别很大。实验班的学 生随着教学实验的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主动 性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实验所采取的不同于对照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
学内容对于关注个体差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等许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
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 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 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 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课程中,中小学体 育课的教学则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青少年时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 育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尤其是 中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
1.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在关注学生差异方面存在不足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如
何面向素质教育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体育教学改革是 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管在内容上或形式上如何进行,最终的目的都要落 实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上。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 问题是:教学班人数偏多,学生体质、身体素质、对各运动项目的兴趣等各方面 存在较大差异,且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不分性别,不分基础好坏,均同一要求、同一方法、同一手段进行教学,忽视了
区别对待,使“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往往造成身体条件差的学生 无论怎样勤学苦练、顽强努力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渐渐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 学习的信心;相反,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又感到任务、标准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完 成,感到吃不饱,容易产生自满,同样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如何调动不同类
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练”转变成为“我要练”, 是摆在我们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关注中学生学习兴 趣、关注学生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曾智通过研究发现“初中生最喜欢或者2 最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并非源于外部因素,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获 得一种“乐趣”。”臧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主要表现在被动的学 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与进取心和存在害怕的心理等几个方面。”他 针对体育差生存在的心理致因建议“体育教师从实际出发,为他们多选择一些应用 性、趣味性和时代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拓展运动,多运用正面表扬 和激励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在场地器材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努力改革组织教法, 千方百计地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和主观能动性,耐心 地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和提高。”
许多的研究表明,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差异,采取多样的教学
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此论文来源与淘宝店铺“点点文字工作室”,大家可以在淘宝寻找此代写卖家,值得信赖)
2、 初三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
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2002 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始试行,并在试行地
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许多很好的经验。2007 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新的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式全面实施。2006 年 12 月 23 日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陈至立国务委员做重要讲话,随后教育部和 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 质的意见》。其中第四点提出: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的评价制度,其中提 到“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 考成绩总分”。体育中考制度设立其本意是借助体育考试的形式,唤醒学校、社会、 家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进而增进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 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考试制度这个“指挥棒”而言,对学生体质下降这个问题进行治 理,在中考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内容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体 育分数的重要和体育考试地位的上升,伴随的弊端也浮出了水面。在实际教学中 也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可以说与文件的 本意背道而驰。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 的精神,苏州市从 1992 年就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了初中升学考试体育中考。通过十 几年的实践,这项工作在苏州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考试制度和方法。 但是在我市部分学校的师生由于对体育考试的认识存在偏差,采取了“应试教育” 3
的方法,考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将体育课都用来进行中考体育项目的练习。 从表面看,学生体育课练习的时间、练习的强度加大了,体育中考成绩提高了, 但是却违背了原国家教委制定实施体育考试的初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 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初三体育中考并不是初三体育课的 全部,体育中考是手段,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初三体育课教学中如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重大的问题。 余丁友通过对浙江省 1998 年入学的 844 名初中生进行了 3 年的跟踪调查,从 几个侧面揭示当前初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状况及同一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体育 兴趣变化过程,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各 项指标值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下降。
①
从学生反映出的情况分析,应试教育是问题形
成的源头。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恶性竞争,学校不得不放弃了正常的教学计划, 使本来生动活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变成了单调枯燥的中考内容的 练习课,扼杀了学生喜爱运动的天性。同时体育教学本身还受到其他学科的巨大 冲击。问卷中关于体育中考对学习兴趣是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的选题,学生 的回答很能说明问题。在访谈中一些学生谈起他们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只是受目 前考试制度的牵制身心疲惫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 偏爱现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课时就情绪高涨积极投入, 反之则缺乏动力,敷衍了事,甚至带有排斥心理。”
在体育中考压力之下,不少教师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采用了围绕体育考 试项目进行教学的模式。把未列入中考的项目放置一边,这就导致了学生除了中 考项目,其他什么项目都不会,甚至闻所未闻。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了以后体育 的学习。张震伟
②
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教师在体育中考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把体
育教学课当成体育训练课,每节课针对某几个项目进行重复,枯燥的高强度的练 习。最后学生的体育中考取的了好成绩,可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态度和认知 产生了严重的偏差甚至扭曲。”同时这种针对中考进行的突击式的魔鬼训练业使学 生承受了几乎超越他们极限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应付体育加试和提高体育加试成绩,有些教师到初三后期大搞突破,在平 时缺乏锻炼的状态下,加大训练强度,甚至采用一些超负荷练习。初三学生的年 龄大都在 15—16 岁之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种只图眼前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学 4
生生理特点的做法,就会对学生生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于实施体育加试,不少学校除了正常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外,考前还利用早晨和 放学后甚至是双休日的时间对差生进行补课,这样一来加重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 搞得学生晕头转向,疲惫不堪,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
在初三阶段,学生在身体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个体差 异。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 异,尽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尤其是还要面对初
三中考这一现实,如何在体育中考与培养学生兴趣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我们 面临的一个很大的课题。要做到既能使学生顺利通过体育中考,又能培养学生兴 趣。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就显的尤其关键。本研究就是从分层教 学的形式出发,尝试改变那种仅仅为中考而学习、为中考而锻炼的教学形式、教 学内容。希望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健学生体魄有所帮助。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的试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 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就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方面来说,传统的体 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讲解示范法, 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 等等,此外还出现了如:目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注重个性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等 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本文就从分层教学的方法上入手,在初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分层教学 法,改变以体育中考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尝 试运用分层教学,将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中考内容的练习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结合综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并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分层教学法在初三体育课堂教学中 运用效果,以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希望能对初三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供同行参考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