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皇帝的新装》主题解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12-06       发布人:李慧
《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对其主题的解读,人教社的教材、教参,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强调其政治批判性,认为其主题是: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种单一化的阐释,淡化甚至忽视了文章其他文化底蕴的开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多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文章解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学术潮流,正如接受美学所描述的那样,任何一个文本,都存在着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文本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在于读者对其作出的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从这样的理念出发,《皇帝的新装》又能在政治批判意义的基础之外,解读出对人性的弱点——虚伪进行批判的新意义,这也是这篇课文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一个切人点。 
 
    我们先从童话嘲讽的对象来看。在注重政治批判意义的解读时,我们以为童话嘲讽的对象仅仅只是“皇帝”、“大臣”这些统治阶级。其实,童话嘲讽的对象除了这些“统治阶级”之外,还有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普通百姓(这是社会学解读所忽视的)。童话里是这样描述的: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笔者以为,童话在浓墨重彩地嘲讽了皇帝和大臣的极端虚伪之后,又描写了普通百姓的虚伪,实际上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贪图虚荣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不仅“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也有。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一点,童话对“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嘲讽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前者是尖刻的,对后者则是善意的,因为百姓们毕竟在小孩道出真情后,态度一步一步转变过来,课文很传神地描述了这个艰难的转变过程: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所有的百姓都说。 
 
    其次,童话为什么要安排一个知无畏的特定的“小孩”来揭穿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虚伪呢?笔者以为,童话是把无知天畏的“小孩”作为有知有畏的“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这些“成人”对立面来描述的,从而形成鲜明艺术对比。其真正的目的并非仅像人教社1992年11月版的《教教学用书》所阐述的那样,是说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贞,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而是为揭示受社会浸染的成人们虚伪性格弱点。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