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25       发布人:王金凤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浅谈“教学程序是否‘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

读罢上述文字,我想起了孔子的两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两句话都阐述了学与思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学与思的关系犹如雨与水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孔子认为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而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述茫、混沌。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穷是沙上建塔、竹篮打水、一无所有。同时,孔子也解答了二者谁无谁后的疑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也就是告诉我们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我们一堂课要从学生的疑问抓起,一堂课要以学生的思考为起点,一堂课要让学生的自学为基石。那么,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学会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学生学、教师引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与我校”四段六步“教学法不谋而舍。同时,我们要清楚学生的“学”不是盲目的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的要求: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那么,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无学后教”?在此我大胆的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板配合教师开展自学,课前布置学生有效的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先学”的过程。就语文学科来谈,传统预习方式是老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内容包括处理生字词,标明段落,简单处理课后题等,而这样的预习方式我认为并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更透切理解课文而且也不能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相呼应。所以,让导学案预习成为学习的排头兵是明智而又省力的预习方法。当然导学案也并不是随意的拼凑或下载,而是要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服务课程。

第二:在学生“先学”的前提下教师“后教”。

先学后教不但要落实在预习上,更要扎根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做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语言生动精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程的设计员、学旅的导游员、成果的展示者。在教学中,可以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成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汇总,学生再讨论再呈现,最后教师总结。这两种形式,都是对“先学后教”的落实。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案更加的难以实施,但是也更加符合“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目标。

第三: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但在真正在落实过程中,我们却更像是带着脚枷的舞者。始终被教材所困拢、牵绊,最后我们将授之以渔”的目标搁浅,只能赐之以“死鱼”“烂鱼”“臭鱼”。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们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们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适,做到这点是您应当引以为荣的”。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撼,要怎样做,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深入骨髓的爱,而非若即若离、浅学辄止。我想首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学科,我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初都是喜爱的,但在慢长的旅途跋涉中,兴趣被磨灭,意志逐渐消退,犹如一个沙漠旅行者,最后的目标就是为结束旅途而非喜受。那么由结束旅途转变为享受过程,兴趣就是最好的支柱。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对某事的兴趣,那么他所表现的就是无精打来,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就犹如我们课堂上的这些学子,那么要培养、激发兴趣,就要我们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运用多种手段如视听结合、读讲结合、演出与讲授结合等等,“因地制宜”的寻找适合于本课程、学生、文本的教学方法。我想,抓住了学生也就抓住了效率,抓住了兴趣也就抓住了成功。

第四,我们要将培养学生背诵的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背诵现在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一大亮点。语文也和数学、化学,物理一般背诵公式、解题步骤等。例如,对于诗歌鉴赏部分,“这首诗歌首联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题中,大部分老师会让学生记住,这样的问题可采用“一幅十修饰语+画面”的格式,以如: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乡村初春生活画面。其中修饰语根据诗歌特点,往往包括时间(如深秋)、地点(如边塞)最物特点如萧瑟荒凉)等,但现实是到了做题时只要问题稍加变化,学生就茫然不知措,仿佛看到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如转变方法,将培养学生背诵的能力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将同类的问题汇总,学生先自己作答、分析寻找同类问题的相似之处,再整理思路,寻找方法,共享方案,最后形成共识。这样既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又避免了问题重置后的大脑空白,既达到了效果又掌握了方法。

第五:在“后教”中当好“导演

“先学后教”,是学生先学,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模式。那么在“后教”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千万不可越俎代庖。在一堂课中教师是“引路人”,而不是“赶路人,引路就要引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就要引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造诣。“后教”的过程中,教师在汇总引导时切记育目的只为了授完教学内容,而使自己成为“赶路人”,要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尊重课堂、尊重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才能让新时期的教师走的更高更远。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