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25       发布人:周融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多媒体手段CDVCD等相继进入课堂,为我们课堂音乐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推动作用,传统的课程教育和教学模式逐步受到冲击和发生裂变。

音乐课堂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优化教学课堂,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音乐教改的深化和发展,使教学令人耳目一新。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是最早也是最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现代化电教媒体的。它把传统的教学优势,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使教学呈现一派生机,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语言外,还要配合烦琐的教学工具,而这些教学工具彼此相对独立,声、像、图、文很难有机结合,教师在操作这些工具时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计算机则集音频与视频的功能于一体,教师只需简单操作即可让学生获得单一的、交叉的、重叠的声、像、图、文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他们已不满足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更希望通过音乐课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增长音乐知识。如何面对现实,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所起到的作用,我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教学环境,诱发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比传统的“录音——书本”教学具有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特点,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环境,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教师应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然后用音乐师生问候。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是很好的组织教学形式,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因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能给学生提供理解作品的感性材料,变静为动,把音乐教学中静止的事物变成活动的教学内容,以其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新课导入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这是一首农村体裁的歌曲,歌颂了党的英明领导,反映了如今农村的大好形势。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农村在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五谷丰登的画面,金黄色的稻子像浪花滚滚,农民在金色的田野里开镰收割,谷场上堆满了谷子,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学生被画面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于硕果累累的丰收意境中,这就完成了审美的体验,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又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八幅幻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的。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

二、省时省力,增大容量

音乐欣赏课的传统教学工具比其他课程要多,除了黑板、钢琴外,录音机、CD机、录像机、VCD影碟机、幻灯机、电视机、投影仪几乎一个都不能少,有条件的学校还配备了功放和大功率音箱。不难想象,这么多的设备带来的问题是: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转接、切换各种设备,而且课堂上的时间会浪费在更换、搜索碟片与录像带等音像资料上,烦琐的操作给正常的教学造成了障碍。多媒体电脑的MIDI和音频功能应用在这些方面的优点十分明显,MIDI音乐可以选取任意一小节的任意一拍开始,音频文件可以选取任意某一分钟任意某一秒(甚至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开始,并且每次的速度不会有区别;电脑还可以根据教师要求快速设置音乐、影像中的某一段反复播放。音乐作品中有些乐器或声部需要强调,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模唱或用钢琴演奏,但效果不好。在MIDI文件中可以随时设置某一个或几个声部独奏,让学生聆听后,再全部播放进行比较。音频文件中可以通过均衡调节,放大或缩小某些频段的声音,以便突出某一部分。
    又如在欣赏课中的乐器介绍,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要把各种乐器的图片带到教室挂起来,带上一大堆各件乐器声音的录音带、光碟,还有烦琐的文字介绍板书、乐器演奏方法的视频介绍,一节课下来只能讲45种乐器,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出现讲了乐器名称忘了音色,听了声音忘记乐器的名称等等情况,手忙脚乱,教学效率差。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把图片、声音、文字介绍、演奏方法视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可以向学生介绍10种甚至更多的乐器,使介绍得更形象,更生动,更准确,衔接密切,变得通俗易懂,同时教师也不用带很多教学工具,只需一张光盘就可以轻松上阵了。

三、由深化浅,循序渐进

音乐课不同与美术课,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与语文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而音乐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这个好帮手来进行教学,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个音乐童话故事,尽管故事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但音乐中模拟的声音较多,通过多媒体计算机音乐课件“动画片”,在播放期间将这个故事中所涉及到的角色及相对的乐器,制成分解的片段,逐个介绍:

①彼得——弦乐器重复⑤老爷爷——大管

②小鸟——长笛⑥狼——圆号

③小鸭——双簧管⑦猎人——大管

④猫——单簧管⑧猎枪——定音鼓、大鼓

把这些分解片段让学生对照声响观察画面,加深记忆,学生从中很清楚地明白了什么乐器演奏什么角色的主题音调。当每个分解片段理解后,整个交响乐的故事情节也就组合为一体了。最后完整播放一遍,同时显示提示性的文字材料,乐曲结构图式和每一段音乐的乐谱。这样完整的通过多媒体,凭着声像的直观特点,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其音乐的艺术形象了。

又如:在向学生讲述调式音级与键盘各音的关系时,可制作完全重合的两张键盘投影片,一张标有音名,一张标有唱名。用一张固定一张推移的方法,讲述各调式音级在键盘相应的位置关系,使之较为难懂的调式,通过投影仪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1=C ,就是以音名C作为“do”。

例如:1=G,就是以音名G作为“do”。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因为,学生没有用心感受,根本达不到入情入境,那即使有更生动的形象作品摆在眼前,学生也无动于衷,就像把自己搁在音乐殿堂之外,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或只能到肤浅的体验。我们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生动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音乐是美的,让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都能把更多的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殿堂,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