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小说的三要素阅读文本。
2.分析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研讨作者的创作的意图。
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及主题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父亲的愿望是什么?……(生回答)
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他想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李森祥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正课
(一)第一台阶:读懂情节
设置问题:
1.《台阶》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2.首先让我们读懂情节——请你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这篇小说讲的是父亲觉得家里的台阶低,希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准备了大半辈子,最终如愿以偿的盖好了有九阶台阶的新屋,可是父亲不仅变老了,而且变得若有所失。
3.父亲为什么要砌高家里的台阶呢?
4.父亲原来的地位怎样呢?
5.九级台阶砌好了,父亲有地位了吗?
6.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踏上第二节台阶——读懂父亲。
(二)第二台阶:读懂父亲
1.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1)老师示范:关于第5段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2)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其它细节“为父亲拍照”
(3)刚才主要找的是新屋建成之前对父亲的一些细节描写,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新屋建成之后父亲的细节描写。我们来分配一下任务:开始建新屋到新台阶砌成之前的语段交给1组,新台阶砌成之后的语段交给2组。小组讨论,组内求全。
可能涉及到的段落17、19、21、27、28、30,概括出并快乐着的父亲、失落的父亲、谦卑的父亲、倔强的父亲等。
2.回顾父亲的一生,看看因为台阶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男生读以前的父亲,女生读现在的父亲,要求读出感情来。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归纳:父亲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健壮的体魄、生活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唯一不变的是:父亲的地位。
(三)第三台阶:读懂作者
1.提问:父亲的心会变老。那么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踏上第三级台阶:读懂作者。假如你是作者,请给最后一句加标点。
生可能回答:感叹号、省略号、问号?师归纳: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是的,父亲老了,但儿子之痛还更在于他几乎是眼睁睁
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提问:那么父亲的付出是否值得呢?
生讨论
师归纳: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地方很可悲,但是他一定不是可怜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试想:如果父亲不去做这样的一番努力呢,他又会怎样呢?他人生的台阶会更低!这是生命之苦,换一个角度看,也是生命之美吧。所以,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赞美,有敬仰,也有同情,有无奈。
3.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写父亲吗?
生讨论
师归纳:他是要引起我们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
父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农民的代表,让我们多多关注他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早日登上真正的高层次的精神台阶。
(四)总结归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台阶》这篇小说,是否能够摸索到小说阅读的方法呢?首先要读懂情节——“写了什么”的问题,其次是要读懂人物——“怎么写”的问题,
最后是要读懂作者——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
三、作业布置:
1.阅读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苏童《父亲》。2.用本节课你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写你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