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鉴赏本文抓住写作对象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特点。
⑵学习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
⑴培养学生对散文词句的鉴赏能力。
⑵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⑴理解课文中体现的生命意义。
⑵联系生活,感悟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学习生动而细致地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难点: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3、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的内在美。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优美的写景语句,掌握文章精当的用词。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并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2、学法:解读、赏析、品味、自主反思、小组讨论、质疑交流、拓展延伸。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
2、学生准备:复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对文章进行赏析,同时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⑴通过赏析、品味、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体会学习本文语言之精当,鉴赏学习本文抓住写作对象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特点。
⑵理解课文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联系生活,感悟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⑶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会用在自己的作文。
(二)解读探究、品味欣赏
1、感知藤萝花之美
显示一组紫藤萝图片,学生在如瀑布般美丽澎湃的紫藤萝中感悟花之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紫藤萝真美,美在 ,你看, (文中的语句)的句式朗读出来。
示例:紫藤萝真美,美在花色,你看花朵儿一串挨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2、品味语言之美
①反复朗读课文,品读课文语言。
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以下三个方面任选其一,揣摩其写景的妙处。
⑴我最喜欢的一个词。⑵我最欣赏的一个句子。⑶我最喜欢的一个段落。
方法:方法+内容+效果+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示例一:“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生长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
③通过以上同学们的评析,现在我们来归纳小结一下,描写一种动植物须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小结。
A、多角度描写(具体)
B、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
C、适当地使用修辞方法(生动)
④再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刚品析的这些优美语句,再次感悟体会。可引导学生分段读,适当点评。
3、体验主题之深刻
讨论: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让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4、学习写法之妙
讨论:宗璞这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者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关于写景抒情性文章的哪些写作方法?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作为积累,不仅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自己从无数的感悟中领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也可将其视为心灵的成长历程。
(三)课堂反馈:
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要求要多角度的去感受。)
总结主要运用学生的观点,只给于必要的适当的评点和指引,鼓励他们从更多的方面更多的角度去思考。
(四)当堂练习:
1、发挥想象,说说以下对象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
菊,它 具有 的品质;梅,它 具有 的品质;荷,它 具有 的品质;竹子,它 具有 的品质;松树,它 具有 的品质;
2、模仿课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描写一种花,或者一种草,要学会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它进行描绘,要形象、生动,50字左右,其他同学来进行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