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每个班、每个年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不爱做作业,也不及时交作业,也会有一些上课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上述的这种现象在我所带的班级尤为严重。作为美术班的班主任,班级的学习管理一直是我最头疼的事情。班级的学习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好的班级,和谐融洽、人人上进,在这样的班级里,基础好的孩子更加优秀,基础差一点的孩子也会被环境“熏陶”得急起直追。这是我理想中的班级,虽然与现实反差很大,但是我一直在寻找有效的办法。
《带班常见问题与处理》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班级管理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一个个的鲜活的案例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先究其产生的原因。根据书中所讲,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存在自卑心理
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在遇到挫折后,不但不能从科学的分析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反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在“无论怎么学也学不会,学不过别人”的心理暗示下, 便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经历多次失败后, 便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产生失落感和无力感。在这种感觉的支配下,他们不愿再尝试,进而陷入“造成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我班大部分学生中考失利,进入高中学习后,发现自己在学习文化课上已远远落后于他人,很难在高考中取得理想中的成绩。为了能够考入大学,而选择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的美术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班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挫败感远远大于成就感,普遍认为自己是没有可能赶上他人的。
二、没有学习动力
现在的学生家庭优越,他们并不认为上大学是改变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再者,美术班的学生以美术成绩为前提,就算你不断地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他也很难听得进去。美术联考之前不重视文化课,想着等考完再说。美术联考结束之后,成绩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没问题,随便学学就能过关;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认为自己再怎么学也没有用了。 这种状态下,互相影响,又怎能有很强的学习动力!
三、学生适应能力弱
如果学生适应能力弱,就很容易情绪波动,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消极情绪。这种现象,在我班也有较突出的表现。学习美术与学习文化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过程,这两种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也大相径庭。学生从画室走进教室,从一种心境走进另一种心境,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融入到学习中,然而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感。高三的美术生经历了大半年的美术集训,又外出参加校考近一个月,现在又重新坐进教室,需在45分钟里全身心地投入到本已很陌生的学科中,倘若适应能力差,就会导致很多的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找到了班级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怎么解决呢?书中介绍了很多的方法,也提供了相关的案例。书中那些教育案例,让我看到了一个个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也体会到了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用心与关爱。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 班级学习管理,主要是通过班主任的措施激发,培养并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方法、能力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班级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方式:班主任的直接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既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尝试先从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方面入手。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目标。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前提。“理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想让学生喜欢学习,就得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情感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很容易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迁移到学习中来。不少学生认为:如果学不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如果能使学生热爱老师,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将会源源不断。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师生感情好时,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则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则被认为是整人。在这里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那么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帮助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美术班的学生,文科课存在着种种问题,那么必然会与各任课老师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与两方多沟通。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不易与辛苦,对他们的关爱与期待,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给各任课老师介绍本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学习也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如果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和谐,那么将会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实验表明,心情愉快的时候,人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当学生处于愉悦的心情时,就有可能主动学习,而且学的更好更起劲。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师生相处是融洽的,生生相处是融洽的,学生才能带着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先调整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使他们以开放的心态,与同学相处,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
关系融洽了,学习生活还需要些色彩。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它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此时,一个充满趣味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能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这一点我体会颇深。记得在高一个时候,临近会考,班里的成绩很差,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学生却无动于衷。面对这种情况,我班组织了几场篮球赛。结果,球场上的热情感染了教室里的学习氛围。我班顺利地通过了那次会考。由此可见,恰当的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上述是我读书的一些心得。看了很多、想了很多!班主任要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一个和谐的、有温度的、多彩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