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披上古典名篇的外衣,走一场议论文写作的真人秀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06-12       发布人:岳琴
 

披上古典名篇的外衣,走一场议论文写作的真人秀

---------挖掘教材,细读名篇,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训练。

                         

岳琴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根据“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写作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以拓展写作内容,深化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写”的能力。

潘新和老师在《语文:我写故我在》一书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该以议论文为重点,因为议论性写作关系道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议论性写作的忽略,意味着理性思辨这一人的最重要能力的缺失,这必将严重妨碍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降低全体公民的思想文化素养。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们接触了《爱莲说》,《马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不朽名篇,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论证方法。从教材中挖掘“写”的形式、内容,用最朴素的方法完成最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论证的写法。

比如学习第一层,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我要求学生举出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证明这一结论,学生们能结合之前学过的著名以少胜多的事例来论证。

第二层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我有要求学生们自由讨论后举出事例来佐证孟子的观点。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们很快调动经验,虽然有些举例不够恰当,但是明白了,用事实说话的分量。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人和)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部分的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举例论证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明确了,论证时逐层论证的好处。

学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生对亚圣孟子的前瞻论述有了初步了解,背诵课文也不在话下,可是这样一篇优秀的文本就这样上完,我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决定借文本做一次议论文作文训练。希望孩子们可以在举步维艰的初三应试写作训练中实现了一些突破和超越。

叶黎明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给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5条建议:①突出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性——说服人;②议论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论证方法;③考虑学生真实的写作需求;④训练真实的议论文体;⑤一个论证知识开发的样本。在此次作文训练中,我把着力点放在了第一条和第二条,即仿照课文的论证方法来学着说服人。

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

首先请同学们齐背课文,然后回顾本文的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门见山,逐层递进,论点鲜明,发人深思。

其次请同学们回顾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本文逐次运用了举例论证强调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道理论证再次强调人和对江山稳固的意义。由此水到渠成的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最后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二,仿照中心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一个独立的见解。同学们积极思考,经过热烈的讨论和独立发言,总结出以下观点。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腰缠万贯不如好看的皮囊,好看的皮囊不如有趣的灵魂。

心中有梦想不如制定出目标,制定出目标不如去努力实现目标。

空说不如规划,规划不如实干。

抱怨不如接受,接受不如立刻去做。

天资聪慧不如脚踏实地,脚踏实地不如勤奋过人。

石头不如金子,金子不如种子

个人问题(利益)不如社会问题(利益),社会问题(利益)不如国家问题(利益)。

个人安全不如集体安全,集体安全不如国家安全。

死读书不如多读书,多读书不如好读书。

嫉妒人不如羡慕人,羡慕人不如学习人。

读书好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如读好书。

逃避不如面对,面对不如拼尽全力。

死读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如活用书。

放弃不如坚持,坚持不如拼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信神灵不如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如相信自己的努力。

看得出来,作为初三的学生,思辨能力,关注社会,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广泛的有深度的阅读都是缺失的,提出的观点重复率很高,缺乏新意,语言组织也稍显贫乏。但可喜的是不管是否完美,每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三,结合自己的论点与本文的论证方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必须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现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王君老师在她的一篇教学随笔中提到:“对于写作而言,天地就是教室,“活着”就有课堂。每一个脚印都在取材,每一声叹息都是抒情,每一个日子都是积累,每一次领悟均是情怀。我们可以给学生的,事实上是一种发现的能力:发现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创造,都能够创造。写作,是天赋才能。

所以,我的作文教学理念,不是所谓体系周全的理念。这的述说,也不直接针对考试。我着力于唤醒和引导。一旦灵魂觉悟,写作天眼打开,考试,真的不过是小儿科。”

   孩子们由最初的畏难,到思考后的积极发言,再到初步形成文字,再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或深沉或稚嫩的思考,也读到了一些或严谨或偏激的言论,这种灵光一闪的智慧的火花深深打动着我。作文中,我也读到了很多初三孩子不该有的“官方语言”,不能有的“陈词滥调”,所以乘势进行第四步。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当堂修改并进行全班交流,自评加上互评,每个人的作文上可以展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对自己作文的反思

2,发现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缺点。

3,通过梳理同学批改的意见进一步反思。

五,就班里呼声较高的作文进行集体评改。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