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12-26       发布人:王丹丹

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暑假里我拜读了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共同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教育书籍。书中用了多种丰富而又有趣的形式,去帮助读者建立教育观念。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书中提到的一些章节有一定的感受,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全神贯注地倾听,学会了解、体会并且接受孩子的感受,不要想当然的否定它。如果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当我们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鸣,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那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结果,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父母要把握说话语气。我想,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所谓语气恰到好处就是说,老师要将商量、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没考好时,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怎么就考这么点成绩!会让孩子觉得潜台词就是你怎么这么笨!被人贴上了的标签,什么自信心都会受挫。如果换上一种柔和、鼓励的语气:怎么就考了这么点成绩呢?就表示潜台词是没关系,咱们来找找原因,下次好好考。这么做的时间长了,就算是再没自信的孩子,慢慢也会信心倍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样的教育是他们乐意接受的,而且能令成人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呢?――这就是“赞赏孩子”。因为孩子能敏锐地感觉到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成人的态度是孩子对自身言行作出价值判断的依据,赞赏是激发孩子内心张力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力。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所以他们更渴望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渴望得到周围成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关注和赞赏。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赞赏孩子是促使他们能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师赞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读完这本书 ,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经意间走入了哪些误区。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最近看了一本书,颇有感触我也渐渐找到自己教师的位置,但有时候也觉得力不从心,特别有许多家长朋友反映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我作为一个老师也确实不知道如何才是更好的沟通方法,没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更好的建议。于是假期中我读了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一起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受益匪浅。社会在渐渐发生变化,随着许多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继父继母的现象出现,出现了更多的非传统型家庭、双职工父母、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而不管哪种类型的家庭,今天的父母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中,他们必须强迫自己一天干两天的活,在家里,他们又要努力满足家人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家长们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新的消费理念、色情电视节目、网上交友、暴力游戏、凶杀电影。所有这一切,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父母比以往更感到恐慌和困惑。

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无论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家长都对孩子拥有同样的爱,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都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们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这也正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为大家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而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借鉴了一些沟通的技巧,也可以给学生的家长们更多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读了这本书,我最深切的感受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只有尊重和爱才能让家长们更加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说些抱怨的话语,而是平心气和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他一起分担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所带来的压力。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的感情都需要被接纳。

书的阅读方式很有趣,先通过浏览漫画对书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边读一般做练习,书中的练习也很有意思,有一些同样场景不同的做法的揣摩,还有很多都是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更好的让家长体会不同话语和做法带来不同的结果。

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一章中,介绍了4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3.家长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通常情况家长们要是遇到孩子说:我不想做作业可能会说:不行,你应该赶快写完。包括我自己在学校中也是,常会否定孩子的感受,强加自己的感受给他们。看来有时候孩子只是简单的想获得你感受上的认可,这时候你只需要说:"是吗,听起来你有些讨厌这些作业。我们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深入到孩子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们一旦清楚了自己的内心,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甚至不需要我们给他们提出建议,有些时候给出建议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很感兴趣的一章是代替惩罚的方法。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似乎已经淡化了惩罚,提出更多的说法是赏识教育,一度认为一味的赏识赏识会让现如今的00后们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惩罚就没有了教育孩子认识错误的方法。但读了这章,我体会到惩罚带来的感受只有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而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有:

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孩子在外购物时乱跑做危险的事,家长通常会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而这时你可以请他帮你拿一些要买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会干扰别人,给他选择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不行的话就采取行动让他坐在购物车内,而下次购物的时候不带他去,让他认识到自己在商店乱跑的行为是会有这样的自然后果的。

    那么真正遇到问题时候怎么办?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老毛病呢?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4.把所有想法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5.挑出哪些你们接受哪些你们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这个方法很奇特,让我们在出现冲突的时候不是对抗彼此而是真正解决问题,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孩子从中也会学到我们不是仇敌也不是对手,我们教给他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能受用终身的。

这本书十分有教育意义,学习每一个单独的步骤不难,难的是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态度,孩子不是一个需要纠正的问题,我们也不是总有正确答案,不要担心我们不够严厉的话语会被孩子利用,重要的是我们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讨论解决的办法,那么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大步了。

学习是有趣的,接受新的知识也是精神的满足,读本好书,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真令人满足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