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学习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讲座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12-15       发布人:屈鹏超

学习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讲座

心得体会

 

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讲座。通过学习陈大伟有关“观课议课文化”的经验和知识,给我们指点了迷津,有春风拂面,如饮甘霖之感。结合学校关于“提高教师素质”的相关要求,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课议课念

传统的听课评课,关注的是师生在教学时间活动中的所有表现,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而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则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陈教授的理论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淋漓尽致。

一是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

二是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三是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今后,我们的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要注重一线教师参与的重要意义,重点关注通过观课议课活动,教师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是否用于实践。充分地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成长为本。

二、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

 观念得到了转变后,我们更应关注具体实践的策略和方法。陈教授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解答:一是以学论教策略,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影射、考察教师的教。二是直面问题策略。此策略最重要。操作上,首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其次不能把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意见作为奖惩依据。第三,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献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空间。第四,是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三是平常对话策略。参与者是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性关系。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观课议课机制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观课议课机制:一是观课前的沟通。目的在于了解献课教师的献课取向。即:活动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二是课堂观察。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立的主题上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梳理“行为”“效果”“关系推测和意见”等内容。三是课后议课。即:参与者对等对话,描述课堂现象,判断行为效果,探寻教育理念,推测相关因素联系,提出改进可能。四是行动规划阶段。参与者要反省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或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或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活动。

总之,陈教授的讲座和谈话给我们的观课议课带来了心得思路,促进我们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方法和流程,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真正的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