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师园地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园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浅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06-29       发布人:郭立志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浅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巧妙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及时明确所学课程的阶段任务、单元任务以及课时任务,并从理论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点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计算机的预习与学习;教师在明确任务时,应当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既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又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这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对课本中“老化的知识点”或“学生无法理解的学习案例”进行优化,运用当前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重视吸取时代的新产物,以保证所讲解的知识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任务驱动法教学重在完成教学任务,但有的学生在面对教学任务时,可能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做好鼓励与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勇于克服苦难,知难而上的精神。例如,在讲解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使用时,多数学生对数据库了解不多,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案例为“诱饵”,从实际生活中列举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技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库的真正作用。

二、巧用比喻,优化学生理解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照中涉及众多专业术语,像网络协议、IP地址、二进制、网址等,由于自身知识少、生活经验缺乏,导致学生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其进行巧妙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中的域名与IP地址时,教师可将其与“名字”“身份证号码”进行比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如同每台计算机也都有自身的代号——域名,但会出现同名的现象,妨碍我们对每位学生的全方位认识,于是便有了唯一能够识别班里学生身份的方式——身份证号码,这就相当于计算机IP地址,由于IP地址相对较为复杂,平时教学时我们便用域名区分计算机。”通过这样的讲述,降低了信息技术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优化示范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例如,运用文字编辑软件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借助电子表格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处理拍摄的视频等,这些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先讲解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操作流程,像如何创建电子表格、录入数据、运用公式进行统计等,然后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自行完成操作,应在学生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师完成教材中的示范案例后,应提问学生在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操作,如果学生回答有,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重复教材中的操作,以加深学生对具体操作流程的理解。当学生操作完成以后,教师应提问全班同学其操作是否合理,然后改变其中的一些操作要求,让学生进行“口头操作”,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四、总结

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帮手,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中阶段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课程内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操作,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常用链接: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