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③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④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集中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2、能力目标:
①维护宪法的尊严,自觉同违法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②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③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②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③理解认识法律监督的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享受者和履行者。但因较大的学习分化,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他们需要认识我国的宪法,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做一名守法的公民。
三、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小组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利用课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学生准备:了解宪法内容,查阅有关其他法律的内容。
教师准备:查找触犯我国宪法的一些案例,充实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做好辅助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习近平说:“我深知,担任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诚地履行宪法赋
予的职责,恪守职责,勤于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李克强总理说:“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
环节二:情境体验
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都一再说自己要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教师讲述:
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宪法,受宪法的约束。
环节三:新知探究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讲述: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的权利只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种代议形式来实现。人民通过选举,选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机关,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渠道。由此可见,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我国的宪政体制包含人民、人民代表、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四个层次。通过依次授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民是整个系统运行的起点,拥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据宪法行事不同的权力
教师讲述:
宪法的许多规定主要是依靠国家机关去执行的,因此我国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真正把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说一说:
你知道吗,在我国娜些机关属于国家机关?各自的职权范围是什么?
教师讲述:
在我国,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行政机关(各级政府)——行使管理权;
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他们行使各自的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
政府(管理权) 法院(审判权) 检察院(检察权)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准则
教师讲述: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准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做宪法禁止做的事;
第二,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第三,不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88-89页)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引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本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引自《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中国民主同盟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按照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开展工作。
——引自《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议一议:(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交流)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团体和组织的章程共同规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而各党派的章程中都规定了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说明了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宪法既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又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中国共产党更应该模范地遵守宪法,如果得不到党的遵守,就会降低党的威信,消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89页)
女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就享有最高的权力。
男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谈一谈:
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对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认识。
(女孩的观点是错误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与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享有最高权力,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的最高国家机关;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即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人大代表。)
(男孩的观点也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宪法既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又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中国共产党更应该模范地遵守宪法,如果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就会降低党的威信,消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宪法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行为准则,党必须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接受宪法的约束。)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90页)
中国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隆重纪念宪法颁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各级党校和干校都要开展宪法教育。”“要坚持把依法治国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全民族的思想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议一议:
在我国,为什么要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宪法与公民有什么关系?
(因为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和规范,而且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宪法与公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宪法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为什么说宪法是每个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呢?
(1)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宪法面前没有特殊人物存在。
(2)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公民守法首先要遵守宪法,宪法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遵守宪法意味着其它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因此,我们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都应该首先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观念呢?
第一: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内容;
第二:养成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第三:向群众宣传宪法,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相关链接:(见教材P91页)、
违宪行为就是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如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规定等。在我国,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权利。
环节四:心灵感悟
“公民”概念正式出现在宪法文本中是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通过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建立起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人权制度,扩大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宪法权利主体的范围,奠定了新中国历部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基础,发展了人权的基本内涵。1954年宪法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础,通过单独设立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建立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完整法律结构。
环节五:行为提升
1、请为今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拟一个主题。
2、学校要组织一次学习宪法、维护宪法、遵守宪法的宣传活动,请为此设计一次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步骤。
环节六:课堂小结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环节七:当堂达标
1、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
A.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C.宪法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2、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
C.它规定了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D.它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环节八:教学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本课的材料选取及问题设计既结合社会热点,又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强调“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升华导行等。